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歐木華:對城市化率超過50%的思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本報特約評論員歐木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9日發佈的2012年社會藍皮書《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稱,2011年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首次超過50%。這標誌著中國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城市化成為繼工業化之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認為,“農民進入城市而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這樣的城市化率沒有意義。去除沒有享受市民待遇的人群,現在的城市化率估計只有40%。”他其實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什麼樣的城市化率才有意義?筆者以為,關鍵是要看市民的城市生活有沒有質量。

  城市應該有城市的范兒,這種范兒當然指的是正面的范兒。但從我國的現狀來看,城市面臨失范的窘境。一場大雨,就可以讓一些大城市交通癱瘓;個別城市,霧霾天氣越來

  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事故頻發、就業似乎越來越難、食品安全讓人不放心……等等這些,都説明,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上,城市的管理者還有頗多可以努力的地方。

  在筆者看來,重視追求城市化率,可以;為城鎮人口越來越多而高興,可以;城市快速擴張,其實也可以。問題在於,我們不能忽視城市生活的質量問題,質量是基礎和前提,如果這個前提沒做到,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就果真值得高興嗎?他們會有歸宿感、幸福感嗎?

  城市快速擴張,所以導致城市病,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種觀點,但我覺得快速擴張並不必然導致城市病。就城市高速發展而言,香港和深圳是較為極致的例子,難道這兩個城市是“病”得最重的嗎?很多城市的發展速度和香港、深圳比起來,是相當遲緩的,但這些城市也將城市病問題歸結于“高速發展”,多少有些想當然。

  實際上,目前我國城市病的本質不是“數量病”,不是“速度病”,而是“生活質量病”,城市化率超過50%,應該成為一個拐點:未來,城市的生

  活質量問題應該成為重中之重。城市的發展應該讓廣大市民受益,城市搞經濟建設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冰冷的GDP數字,而是要讓百姓確實感到城市給予了我們更多更好的實惠。

  高明的足球運動員在“帶球過人”的時候,球會一直如同粘在腳下一般;相反,跑得雖快,但總是丟球的運動員,只是拙劣的運動員。我希望城市的管理者也應該如此,不要做拙劣的運動員。不管你如何高速發展,你都不應該丟了“搞好民生”這個最重要的目的。在城市發展問題上,有關部門的評價標準應該“華麗轉身”。在城市化率達到50%的今天,我們應該重視民生之“大”。

  城市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城市化率對百姓而言,是缺乏意義的。2011年是城市化發展上的里程碑,但筆者更期待看到一個城市生活質量提高的里程碑出現,而不是在城市化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在抱怨是不是該逃離“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

熱詞:

  • 城市化率
  • 丟球
  • 城市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