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社評:微博“後臺實名”,應被鼓勵的探索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8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北京市星期五齣臺微博管理條例,要求對在微博上的發言者做“後臺實名”的管理。在當前微博已經形成複雜輿論環境的情況下,這個探索是值得鼓勵的。


  微博把中國互聯網上的意見表達自由帶入全新時代,它對中國民主及法制建設的正負面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揚其正、抑其負勢在必行,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如何在揚正時不縱容負面,在抑負時不誤傷正面,卻是另一回事。


  匿名微博帶來了相當有力量的輿論監督,在社會發生敏感事件時形成了氣勢逼人的輿論河流。這些都是中國社會前進的正向推力,把它們稱為微博的“主流”毫不為過。但匿名微博確實導致不負責任態度在互聯網上的流行,它為各種謠言的出籠和傳播提供了土壤,製造虛假輿論的網絡水軍也在微博上氾濫。


  從理論上看,北京市頒布的管理條例可以有效抑制微博上的急迫問題,而不必影響它對民主建設的正面效果。韓國等已就“後臺實名”先走一步,儘管韓國社會圍繞它的爭論從未停止。


  但一些學者對“後臺實名”有可能被中國社會現實搞走樣存在擔心,一是擔心中國社會的言論自由度總體上還不夠高,匿名條件的消失,會使很多人因為擔心報復而閉嘴,導致重現話語單極化。第二個擔心是,個人隱私權在中國社會受到的尊重不多,一旦“後臺實名”,誰來確保發言者的信息能真正做到不被洩露,不被濫用?


  公佈微博管理條例,顯然只是互聯網管理這個龐大系統工程邁出的一步。只有對發言者正當權利的保護做得認真、到位,對濫用微博的限制才會令人信服,微博的整個改革也才會形成因勢而為的可持續性。


  對匿名微博上情緒宣泄的看法一直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它的無限制發展必然導致社會失序。另一種觀點認為,一定的失序是正常的,微博實際在扮演現實社會的出氣閥。


  顯然,不應只依據一種看法制定政策,微博管理應跳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魔咒,在保護微博巨大成果的同時,趨利避害。做到這點不易,但如果不在這個困難點有創造性的突破,改革難有高分。


  必須看到,西方輿論普遍把微博新條例的出臺宣稱為中國互聯網民主的“退步”,這不可能不加劇中國互聯網上對微博管理的一些抱怨,這樣的輿論環境對條例的有效貫徹並非有利。


  決定既已作出,條例的推行必須是強有力,並準確有度的,同時也必須是嚴防偏差和疏漏的。比如,要堅決防止發言者的個人信息洩露,對違規發言者的處罰也應當有法有規可依,切不可有任何隨意和輕率。要避免某個“小事件”引發大範圍的情緒反彈。


  互聯網首先是西方文化對自己量體裁衣的産物,它進入中國後,必然觸動中國社會,也會和後者在摩擦和互動中相互改變。中國社會如果什麼都不變,互聯網就白引進了。互聯網如果堅持不變的剛性,就決不會在中國社會中走遠。


  微博“後臺實名”大概還談不上是什麼自身的大變化,如果做得好,它自己會更加可信,也會促進中國的意見表達更透明,從發泄情緒向理性表達訴求不斷升級。中國社會對微博寄予的期望其實很高。▲

熱詞:

  • 微博
  • 後臺實名
  • 鼓勵
  • 民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