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丁永勳:高校財務公開,教授才不會“腐敗高危”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如不儘快採取措施,掌握大筆科研經費的教授群體可能淪為新的腐敗高發人群。”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一位檢察官這樣發出警示。在高校集中的海淀區,科研經費腐敗已經成為新問題:一些課題經費直接變成了個人收入,而圍繞科研經費甚至形成了一條隱秘的腐敗生態鏈,在這一鏈條上,有教授、有財務會計、有科研儀器採購人員……(12月15《中國青年報》)

    雖然高校腐敗已不是新鮮事,但之前揪出的貪腐案例,大多集中高校基建、採購、後勤等領域,以學術和育人為業的教授,也成了檢察官眼中的潛在“腐敗高危人群”,讓人吃驚。然而,細想一下,其實也不奇怪。時有所聞的高校腐敗,已經證明大學也不是凈土,對腐敗並沒有天然的免疫力。那些活動能力強的教授,能夠決定大筆科研經費的使用和分配,本身就擁有很實際的權力。而權力天然就有利己傾向,如果得不到監督和制約,就容易滋生腐敗。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這對一切掌握權力的人都適用。然而,財政信息的公開、資金使用的透明,恰恰是當前高校的軟肋,在這方面,高校甚至落在了政府機關的後面。前不久,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中心發佈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開觀察報告》顯示,在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學,沒有一所向社會主動公開學校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也沒有一家高校公佈其財務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其中,名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排名靠後,多項測評指標得分均為零。

    高校信息公開嚴重落後,主要因為認識不足,缺乏動力。不少人認為,高校事務是自己內部的事,跟社會公眾關係不大。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比如招生信息,公開情況相對要好一些,而財政信息、經費預算等關鍵信息的公開,基本上仍屬空白。另一方面,高校長期處於行政的羽翼之下,資金來自財政撥款,沒有依靠信息公開贏得公眾好評的緊迫感。

    然而,“211工程”的高校,無一例外都是公立學校,是財政撥款的公共事業單位,高校的財務信息,理應納入信息公開範疇。高校的科研經費,主要來自財政投入,資金的使用和分配情況,理應納入預算,接受公眾監督。

    高校信息公開,並非缺乏法律依據,高校師生和社會公眾,也有知情和監督的要求,不能因為高校是育人機構,掌握權力的一般是學術界人士,就可以放鬆監管,享受免於公開的特權。越來越多的科研經費投入,成為不受監管的“特別經費”,可以由個人隨意支配挪用,不出現腐敗,才是怪事呢。從教授“可能淪為新的腐敗高發人群”,可以清楚看出信息公開與權力腐敗之間的邏輯關係。

    信息公開無疑有助於防止腐敗。但對於高校來説,公開的好處還不止於此。財務公開透明,能使高校贏得公眾信任和好評,有助於吸引更多優秀生源,獲取更多資金和捐款支持。這對於高校擺脫行政化桎梏,增強財政自由,贏得辦學自主權,都有重要意義,也是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大學必經的一步。

熱詞:

  • 高校腐敗
  • 高危人群
  • 財務公開
  • 高校財務
  • 財務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