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雷泓霈:民工爹感嘆上大學無用,呼喚涵養型讀書觀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1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9年前,韓培印的兒子考上大學,他堅信兒子用不了多久就會“出人頭地”。為了供兒子上學,他賣掉了家裏值錢的東西。當兒子大學畢業,韓培印發現兒子的收入甚至還比不上當農民工的自己。韓培印感嘆道,“我現在覺得上大學也沒什麼用,是不是?”(12月14日《中國青年報》)

  韓培印的迷茫,恐怕是不少家長和學生的迷茫。大學畢業了,為什麼工資和社會地位還非常低。這可能與“逆淘汰”等扭曲現象有關,但更與傳統思維有密切關係。

  過去的讀書,多能“學而優則仕”,能得到國家幹部待遇、商品糧等。教育投入能得到立竿見影的回報。這成為很多底層人士跋涉書海、追求夢想的無窮動力。可高等教育的精英時代已經過去了,其不再是身份、地位和命運的轉捩點,而成為了一種提升能力、開闊視野、積澱知識、涵養身心的過程。這時,如果我們還將高等教育當做敲門磚,懷有濃厚的“産出期待”,在很多情況下,恐怕會落空。

  就我們的認知而言,應多一些涵養型讀書觀。接受高等教育,能得到立竿見影的高收入當然好,就是得不到,大學給我們提供的道德熏染、知識積澱,仍是寶貴的教育財富和人生財富。美國一大學最近的一份研究證明:教育背景與收入密切相關。一位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美國人一生的收入是360萬美元;只有高中學歷的人收入只有130萬美元,而且這種差距在不斷擴大。

  就算眼下讀書回報率偏低,那也不是讀書的錯。只要我們一直愛書、好讀書,我們的發展前景就一定會越來越好。聯合國世界人文發展報告中談到,“‘收入貧困’與‘人的貧困’不是一回事”。是這樣的,“收入貧困”只是經濟上的損失,而“人的貧困”卻影響長遠。如果人的教育水平不高,就算得到機會垂青,也可能因為認識水平低、觀念落伍,難以實現終極脫貧。有眼光的人,總是更願意投資教育,注重解決“人的貧困”,進而走出“收入貧困”的困境。

熱詞:

  • 讀書觀
  • 高等教育
  • 收入貧困
  • 人的貧困
  • 大學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