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惠銘生:監管無力,政令只能落得“一地雞毛”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年4月至11月期間,北京、重慶、上海、深圳4個中心城市的大學師生合作完成了一份4個城市建築工人生存狀況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有75.6%的受調查建築工人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專家稱無勞動合同成為討薪難首要原因。(《中國青年報》12月13日)

  這份由大學師生完成的調查報告,雖然不是來自官方,但僅憑公眾樸素的感情,恐怕也會先入為主,認定其權威性不遜色于官方提供的數字。

  75%的建築工人無勞動合同,這樣的調查報告太蹊蹺了!因為早在2005年,原建設部印發《關於建立和完善勞務分包制度發展建築勞務企業的意見》指出,從2005年7月1日起,用3年時間取消“包工頭”,在全國建立基本規範的建築勞務分包制度。按規定,到2008年,全國的“包工頭”必須退市,施工方必須按照勞動法規與建築工人簽訂勞動合同。現在已是2011年,“包工頭”為何還不退市?建築工人無勞動合同現象咋還沒絕跡?

  再説工資發放方式,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早在2004年明確規定,“企業應將工資直接發放給農民工本人,嚴禁發放給‘包工頭’或其他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和個人。”但是,現在的建築工人為何還是跟著“包工頭”的屁股要“狗肉賬”?

  農民工討薪難,不是難在一年兩年,為了遏制欠薪和討薪難現象,多年來,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出臺的予以規範的政策,不可謂不詳盡,比如,規定簽訂勞動合同、按月發放薪酬、工資直接發給農民工本人等,但這些利好的“政令”出籠已N年,緣何還HOLD不住欠薪?75%建築工人無勞動合同的事實告訴我們:出臺的諸多“政令”動輒淪為“雞毛撣子”,在具體執行中被閒置、廢棄,建築工人討薪,焉能不遭遇“一地雞毛”?

  其實延伸一下,再看看整個建築市場監管吧!一項工程從立項、規劃、設計,再到施工管理、驗收等,無論哪個環節,都建有完善的制度予以規範,譬如禁止肢解工程,嚴禁違法分包等等,假如各級建設主管部門,都能嚴格依照政策法律辦事,何來那麼多“豆腐渣”工程和欠薪現象?又怎麼會頻發安全事故?

  當然,還可以繼續延伸,諸如“三公消費”治理、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藥價虛高等問題之所以成為社會痼疾,我們總是習慣把“罪責”推諉給制度漏洞和法規的不完善,似乎,千錯萬錯,都是制度設計缺陷和法規不完善的錯,就是不去反省人之過錯。制度、法規再好,也要人去嚴格執行和落實的,否則就是一紙空文。假如相關部門懶政惰政,總是拿著“政令”當“雞毛撣”,折騰的結果只能是:市場監管無為,落上“一地雞毛”。

  政令動輒淪為“雞毛撣”,讓市場落上“一地雞毛”,根子在於現行的幹部選拔任用和問責機制存有缺陷。時下,一些公務員幹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都一個樣,缺乏嚴厲的問責機制,助長一些官員不作為現象的氾濫。比如,遏制建築業欠薪的諸多“政令”被閒置,相關官員理應被嚴厲問責,如勒令辭職等。如此,欠薪的荒誕鬧劇,還能沒完沒了地上演嗎?

  與其每年春節前後搞“運動式”討薪,還不如在平時嚴厲問責那些不作為、拿著“政令”當“雞毛撣”的官員,能更有效地解決欠薪頑症。

熱詞:

  • 政令
  • 一地雞毛
  • 包工頭
  • 農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