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央視網評:打擊地溝油,監管責任比檢測技術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07: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王石川

       衛生部網站13日發出通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正組織開展“地溝油”檢測方法研究與論證工作,並向社會徵集檢測方法。根據通告,此次徵集將於12月31日結束,同時,通告中還公佈了聯絡人、聯絡電話和郵箱。此前,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曾表示,目前徵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特異性不強,有關部門將再向社會公開徵集方法。(12月14日《新京報》)

       “天宮和神八對接啦,地溝油檢測方法卻‘對接’不了?”“看來誰能攻克地溝油檢測技術,沒準能獲得下屆諾獎。”地溝油檢測技術仿佛成了難以跨越的科學難關,不僅讓職能部門一籌莫展,坊間更是充滿疑慮與不滿。在地溝油猖獗的現實語境中,研發地溝油檢測技術,確實有必要,如果一技在手,就能輕鬆識別地溝油,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會欣欣然。

       於此而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已經兩次向社會公開徵集地溝油檢測方法,這種問計於民的方式,釋放出的信號是尊重民意,通過匯集民智、集思廣益,盡可能快地破解地溝油檢測難題。但是,就目前而言,還應該厘清的是,地溝油檢測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説,地溝油檢測是不是最重要的議題?公眾固然需要地溝油檢測技術,更需要看到地溝油早日被遏制。

       一個淺顯的道理是,即便徵集到了地溝油檢測技術,消費者人人都掌握了,但是,如果監管部門瀆于職守,地溝油會依然四處出沒,施害於人。正如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委員劉清珺認為,(地溝油)快速檢測只能作為威懾手段,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出路還在於責任體系和誠信體系的建立。一是應規範餐飲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使用的食用油來源,呼籲通過加強行業準入制度、完善市場責任體系以及健全企業誠信體系來治理;二是在國家嚴格管理的情況下,應該允許一些有規範的程序和技術、經驗、數據積累且獲得一定資質的技術仲裁和鑒定機構從事食品安全技術仲裁,而不是只拘泥于標準。

       建立責任體系包括兩方面,一是餐飲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應該遵紀守法、保持操守。日前,重慶警方介紹,在打擊“地溝油”行動中發現,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銷售3個環節,當地正規食用油生産企業參與其中。此外,批發商將“地溝油”與正品油勾兌,規避風險牟取暴利。“這增強了犯罪的隱蔽性,導致打擊難度增大。”重慶警方相關負責人説。(見《新京報》)如果正規企業不正規,也幹一些宵小之事,地溝油就會更加氾濫,而地溝油和正品油一旦混搭,也會增加地溝油檢測的難度。

       二是監管部門應該守土有責,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敏銳意識打擊地溝油。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監管者都能對得起公眾託付。據新華社此前報道,當記者舉報地溝油時,某地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稱,沒有對餐廚垃圾違規排放的執法權,近年也沒有相關執法記錄;工商局表示,只負責進入商場、超市、批發農貿市場等區域的食用油檢查,賣的是不是“地溝油”需由質監部門判斷;質量技術監督局表示,基本依靠市民投訴、舉報以及各區縣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員的産品抽檢發現問題。近兩年來,質監局未收到過“地溝油”的相關投訴。如此踢皮球,地溝油怎能不有恃無恐?

       此外還應該看到,地溝油檢測技術只是事後救濟,即只有當地溝油銷售了,進入市場了,消費者才可能利用技術進行檢測,這種防範其實有點晚,也未必可靠,更良好的預期是,不給地溝油出頭露面的機會。這同樣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嚴格管好餐館和家庭的廚余(餐廚垃圾)。據報道,國外也有“地溝油”這一概念。不同的是,不少國家都有相應的嚴格管理措施。德國的做法是,每一桶泔水都備有“身份證”,從産出、回收到利用都嚴格記錄在案;美國在對家庭廚房廢物處理後,廢油會由統一的回收公司進行回收;在日本,地溝油有專業公司回收,並以較高價格賣給政府用以提煉燃料,合法利用。二是當廚房廢物“不幸”被不法商販收購後,監管部門多進行一些地毯式的摸查,不讓不良商販有非法加工的機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更尷尬的是,千呼萬喚,地溝油檢測技術仍未出來。其實,無需過於氣餒,打擊地溝油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捷徑。多策並舉,綜合治理,尤其從源頭抓起就顯得很重要。既然地溝油檢測技術一時半會出不來,監管部門就應該更有責任心,多一些使命感,多拿出好法子,對廚余的産出、回收到利用等每一關口都洞若觀火。

熱詞:

  • 衛生部
  • 地溝油
  • 檢測方法
  • 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