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吳為忠:“賀歲檔”惡性競爭誰打醬油?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2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賀歲是一個概念,“歲”字來自於農曆計時,通常指正月,《史記》中寫道:“以正月為歲首”。宋朝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雲:“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彤彤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現在的賀歲已經泛化了,西方人的新年也成為國人的“賀歲”日了。

       電影也有了“賀歲檔”這個概念,最早似乎從香港流入內地,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了。現在這個時候的賀歲檔也沿襲了香港的概念,而我們更是延伸了時間長度,這也為電影走向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據報道:從11月29日,隨著講述楚漢相爭的《鴻門宴》的上映,今年的“賀歲檔”正式開席,這也宣告著內地電影市場最賺錢時段的到來。然而,賺錢效應也讓眾多國産電影蜂擁而至爭搶這塊蛋糕,讓“賀歲檔”成了排片壓力最大的一個檔期。院線方面的數據顯示,有近30部電影擠進了12月的檔期,比去年同期多了整整一個量級。與此同時,影片上映時間相撞的情況嚴重,兩片甚至三片、四片同日上映的情況普遍。檔期過於擁擠,大片又熱衷於同室操戈,混戰之下恐怕勝者寥寥,難以出現去年“賀歲檔”多方共贏的局面。

       “賀歲檔”在發展至今也出現了另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影片的題材和內容與“賀歲”這兩個詞毫無關係,硬是安排在“賀歲檔”放映,這就有點失去了賀歲的本意。自1997年,《甲方乙方》開創賀歲風潮以來,內地“賀歲檔”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13年的時間,使“賀歲檔”發展成內地電影市場最賺錢的一個檔期。蛋糕做大了,想來分一塊的人自然就越來越多了。早期“賀歲檔”都是馮小剛的喜劇電影一枝獨秀;之後是國産大片的狂歡;到如今,已經是什麼題材都來“賀歲”,“賀歲檔”已變成群雄逐鹿的廝殺場。

       對此現象,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年上映的國産大片,絕大部分是不賺錢的,甚至是賠錢的”。高軍分析認為,國産片票房、口碑都“欠收”,跟導演有很大關係,因為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我們都希望再有一個馮小剛出來,但這需要一個過程。”高軍説,今年馮小剛、姜文、陳凱歌這幾個作品質量有保障的大導演都沒有作品問世,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一大原因。前三季度國産片的“欠收”,直接導致了國産片對進口片票房比重的下降,也使得更多手握大片的電影人將寶押在了“賀歲檔”,也讓“賀歲檔”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按照高軍的説法,“賀歲檔”有實力“拯救”國産片的大導演不外乎三位:張藝謀、徐克、徐靜蕾。要在“賀歲檔”挽回國産片頹勢這副擔子,對這三位來説也不見得輕鬆。前三季度國産片的敗退,使得眾多片商認定,只有“賀歲檔”才是安全的賺錢檔期。結果就是,有將近30部電影擠進了12月,平均1.5天就有一部新電影同觀眾見面,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有數據表面,“賀歲檔”之外有金礦。這已經有先例在前,對“賀歲檔”出現的大家都擠獨木橋的現象,主管部門是否也應該出個“限制令”?主管部門如果坐視不管,會由兩種後果,一是敗壞了“賀歲檔“的口碑;二是,不少影片只是“打醬油”。與其盯著賀歲檔這塊蛋糕不放,退一步可能一馬平川。

熱詞:

  • 賀歲檔
  • 電影
  • 甲方乙方
  • 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