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方:從體制內外的輪迴看社會發展的“莽撞”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北上廣個人生活感受”民調報告12月7日公佈,其中,代表中國都市高端生活水平的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居民生活感受呈現兩極化。調查報告將受訪者分為體制內、體制外兩大類,體制內人士即黨政事業單位的“公職就職者”的“個人住房”、“看病就醫、學習就業”等6項指標的“滿意度”,均高於其他職業人群。(《新京報》12月8日)

  “體制內人士生活滿意度高於其他群體”的調查結果並不讓人意外,這從年輕人千軍萬馬爭渡公務員這座獨木橋的場景就可以看出來——看病、住房等大的方面不説,逢年過節體制內人士往家抱的福利也讓體制外人士艷羨不已。甚至,有人開玩笑説,“去體制內的食堂裏大吃一頓”就足以體會體制內外的差別。

  “年輕人,到體制內去”,前段時間有媒體以此為題陳述了當下年輕人對體制內的渴望。對於個體來説,如果能在體制內謀生,這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可對於整個社會來説,體制內外的人在社會福利方面的待遇如果有天壤之別,這就關係到社會的公平和公正,以及能否健康發展。“體制內人士生活滿意度高於其他群體”的調查結論,不僅僅體現了當下社會在財富分配上的不公平,甚至是某種“歷史的倒退”。

  10年前筆者剛大學畢業時,正流行“到體制外去”,那時人們對體制內外的重要區分標準是“編制”:有單位編制的人是“鐵飯碗”,沒編制的“瓷飯碗”甚至連養老、醫療保險都沒有,但當時體制外人士似乎還不在乎這些。一來,年輕;二來,他們從“上層”獲得的消息是,將來體制內和體制外沒有區別,“瓷飯碗”的用人體制能激發人的活力和競爭力,這是社會發展的大方向。我很多同事都是從“鐵飯碗”的體制中出來的,對夢想和激情的追求遠遠高於對養老、醫療等福利保障的考慮。10年過去,現在端著“瓷飯碗”的人也都有了養老、醫療等各種保障,可有能力的還是千方百計回到體制裏去找“編制”的保護;10年過去,體制內外的差別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愈演愈烈。

  曾經鼓勵人們“自謀事業”、放鬆對“單位”的依賴,曾經把“體制內”“貶低”得一文不值,曾經把“從體制內”跳出來的人讚譽成有追求的勇者,可現在呢?人們對體制的懷舊愈來愈濃,用一位評論者的話説,“爭相回到體制內,從外人成為‘自己人’,這是眼下中國最時髦的命運轉機。”倘若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實現經濟自由,拋棄公職的這一代人除了回流體制內,還有什麼更靠得住的退休路徑?衝破體制束縛的大多數人還沒到達理想的終點,現在又爭著回到原點。他們對體制內外的“認識誤區”,完全來自當下社會發展狀況的不健康。

  對中國農村勞動力的認識,何嘗不是也有“輪迴”?20多年前,電視劇《外來妹》紅得發紫。那時,我們讚嘆年輕人終於知道走出封閉的農村;今天,村莊裏最成熟最有活力的年輕人都離開了,缺少生氣的村莊無法保留原有的生態,我們又開始反思“大國空村掐斷鄉土教育的根”。

  在闊步前進的社會裏,很多曾被極力推崇的“美好説辭”現在需要深刻反思了:有些“回歸”雖然有利於個體,但卻阻礙了社會進步;而有些“回歸”,可能恰恰是在彌合社會發展的裂痕。走了那麼遠,如今很多個體都在摸索著回歸之路,這主要是因為社會發展有些“莽撞”了。

熱詞:

  • 輪迴
  • 體制
  • 社會發展
  • 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