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費雪:銀行為何羞於談利潤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資本市場仍舊成為銀行業融資主要來源,反復進行“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戲,多位銀行家食言“再融資”的戲碼一再上演。

    數錢數到手抽筋,賺錢賺到不好意思。

    這不是白日夢,而是中國銀行業的現實之一種。近期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的一番言論引起輿論四起,他表示對比企業資金需求、經營壓力很大,中國銀行業近些年一枝獨秀、利潤很高、不良率很低, “大家有一點為富不仁的感覺,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所以我們有時候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

    姑且不論洪崎這番表態是否戲言,對比近些年因金融危機而奄奄一息的國外同行,中國銀行業情況確實有令人“刮目相看”之處。在近些年的信貸突進之下,如果説民生銀行這樣的民資背景商業銀行盈利是“喝湯”的話,那麼五大國有銀行的盈利狀況則可以用“吃肉”形容。

    根據銀監會數據,201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後利潤8991億元,同比上漲34.5%,其中五大國有銀行的利潤佔比約為6成,接近5400億元。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最新公佈的2011年全球前1000家銀行排名顯示,中國有三家銀行躋身全球十大銀行之列,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

    如此看來,中國銀行業確實有“不好意思公佈利潤”的資本,但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更不乏有“不能説的痛”:一方面資産規模邁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卻看空之聲不斷,其股票位居估值低地,連匯金托市也回天無力。

    國有銀行行長天天吆喝自家股票又便宜又好,為何市場還是不買單?簡而言之,便宜總有便宜的理由。

    首先,當前中國銀行業盈利突飛猛進的同時,其基本模式仍舊依賴廉價資本與規模驅動下的信貸擴張,尤其以2009年信貸繁榮為最。從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水平以及盈利能力記錄來看,這一模式潛在風險不言而喻。目前大家談論比較多的地方融資平臺以及銀信合作産品即為冰山一角,這也是惠譽等評級機構屢屢看衰中國銀行業的原因。

    其次,伴隨着外界對隱形風險擔憂日漸上升,監管往往要求銀行擁有更高資本充足率等要求,這使得目前看似強大的中國銀行業不得不對外謀求更多“新鮮血液”。屆時資本市場仍舊成為銀行業融資主要來源,反復進行“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戲,我們也看過多位銀行家屢屢食言“再融資”的戲碼。

    由此可見,無論銀行是否羞於談利潤,其行業增長前景本身註定不可長期持續。回頭來看,細究中國銀行業的利潤構成,其正義性也值得推敲,很可能源自又一個“壟斷下的蛋”。表面上,中國銀行業彼此競爭激烈,但是禁止牌照管制等手法則使得民間資本難以加入,使得當前競爭不僅不夠充分,也缺乏效率。

    根據2011年年報,五大行幾乎日賺14.77億,其中大頭仍舊來自息差收入,每家都超過70%。在利率管制之下,中國金融抑製程度頗深,官方利率實質長期處於負利率的情況,使得當前實際堪稱“利率雙軌制”:接近信貸資源的往往是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業等體制內經濟體,廉價資金必然導致投資過度;而民間大量經濟體無法從正常渠道獲得信貸資源,導致民間借貸滋生,高利貸屢禁不止。

    按照當前利率水平,有學者計算,全國儲戶少説每年要因儲蓄存款貶值而繳納2萬到3萬億的隱形“通脹稅”。如此看來,通過扭曲利率這一基本價格工具,銀行業安享巨大息差,壟斷性質更為隱秘,破壞性也更大,比起石化壟斷企業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當前經濟放緩的前景之下,銀行業的既有格局,不僅令其自身行業缺乏改革動力,也使得實體經濟以及民間企業飽受金融抑制之苦。改革之路何在?姑且不談銀行業“全面開放”等遠大思路,當前應該做也可以做的是加息,隨即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這不僅可以使得萬千儲戶免於負利率剝削,更有望使得實體經濟回歸正常化之路。

    □費雪(財經評論員)

熱詞:

  • 再融資
  • 銀行家
  • 喝湯
  • 吃肉
  • 國有銀行
  • 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