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英鋒:在功利時代,尊嚴感下滑的何止是農民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1月28日,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撰寫的《中國農民狀況發展報告》在北京發佈。該報告調研範圍涵蓋了31個省、270個村莊,共獲取了4794戶農戶的問卷信息。報告稱,在與有錢人、政府官員、醫護等專業人員交往中,農民的尊嚴感很低。過半的受訪者認為農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比其他人低一等。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鄧大才認為,在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逐步拉大等情況下,農民的尊嚴感或繼續下滑。(11月29日新華網)

  這個報告的調研範圍很廣,因而其給出的“農民的尊嚴感很低”的結論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一定的真實性。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逾9億,農民的尊嚴問題茲事體大,牽動人心。農民為何缺少尊嚴?為何自認低人一等?表面的原因是農民收入低、文化少、工作不體面,等等,而實質的原因則是社會的尊嚴標準太功利。

  無須掩蓋和回避,我們正處在一個功利時代,這個時代賴以支撐尊嚴的主要是財富和權力,無論哪個職業,有財富或權力的人往往很容易得到尊嚴,而缺乏財富或權力的人則難以得到普遍的尊重認可。現階段,農民就是一個缺少財富和權力的群體,儘管國家對農民增收以及社會保障問題日益重視,不斷出臺惠農政策,但不得不承認,農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福利水平、社會保障水平依然在各行業中處於較低甚至最低的位置,另外,農民沒有任何行政權力,只享有人大代表選舉權、村民自治選舉權和監督權等,這些權利還可能會被扭曲敷衍或變相剝奪,即便農民能正常行使權利,也難以為自己謀得更多的資源和利益,在拜金媚權的世俗眼光中,農民自然就會被習慣性地看低。

  其實,在功利時代,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缺少尊嚴,比如有錢的農民、擔任村主任村支書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農民、家中有直系親屬擔任一定級別官員的農民可能就很有尊嚴,甚至趾高氣揚,與此同時,缺少尊嚴的也不僅僅只有農民,在其他行業,同樣有底氣不足的弱勢群體,比如一線的工人、基層的公務員、大學裏的“窮教授”,他們的職業整體或許比農民職業有尊嚴,但僅就他們的個體而言,他們或許還沒有那些有本事有錢有地位的農民有尊嚴,前段時間,很多村官開豪車參加了在山東臨沂市羅莊區沈泉莊村舉辦的第11屆全國“村長”論壇(10月25日《河南商報》),你説按現在的眼光來衡量,這些村官和很多基層公務員以及大學裏騎自行車的窮教授相比,誰更有尊嚴?

  筆者以為,要提升農民以及其他行業弱勢群體的尊嚴感,固然應該改良收入分配體制,讓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的財富,固然應該賦予弱勢群體更多的權利,並保障他們的權利能夠得到公平實現,但更關鍵的是改變功利的價值觀、尊嚴觀,用道德手段、法律手段引導人們消除對弱勢群體的歧視,樹立一個貧富平等、權力上下平等、職業左右平等的理念,有了這種理念,無論一個人職業“好壞”、財富多寡、權力大小,他都會得到平等、自然的尊重,都會有足夠的尊嚴感,而如果沒有這種理念,只想用功利手段來平衡功利眼光中的尊嚴,那麼,很可能會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李英鋒)

熱詞:

  • 惠農政策
  • 農民職業
  • 農民收入
  • 農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