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郭生祥:如果歐元在2012年解體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1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歐元區國家一個接一個地跌入債務危機,歐元解體的話題似乎不再是空想。如果2012年歐元解體,歐盟會出現何種情況?透過歷史可能會發現端倪。


  歷史上的貨幣改制,既有因政權交替以及財富的重新分配而導致的,也有政權之間的分分合合帶來貨幣聯盟的解體。前者是一種貨幣取代另一種貨幣,後者則是一種貨幣改制為多種貨幣,或者多種貨幣統一為一種貨幣。


  古代中國的王莽貨幣改制就屬於前者。“王莽新政”短短7年時間裏接連改了4次貨幣。王莽改制的本意是限制土地集中,削弱貧富分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夾雜了為新政權套利的行為。這被舊王朝的遺老遺少揪住把柄,引起了對抗。二者都把矛盾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社會秩序嚴重混亂,最終導致王莽改制的徹底失敗。


  一種貨幣改制為多種貨幣的典型例子是奧匈貨幣聯盟的瓦解。1918年一戰結束,奧匈帝國分裂,帝國內聯合貨幣不可避免地出現瓦解。克朗原本是奧匈的法定貨幣。中東歐的不少地區和國家都接受克朗。奧匈解體後,不少國家都將奧匈票據收回並被加蓋本國的國徽,重新作為本國的法定貨幣。但這種貨幣改制引發的通貨膨脹及一些負面效應,甚至一直延續到了1999年。


  美國的貨幣改制也有代表性。大蕭條時期,美國的貨幣聯盟曾出現瓦解。1931年,美國銀行業大危機,過半數的倒閉銀行都屬於芝加哥和克利夫蘭聯儲轄區,這些地區的公司開始把存款從當地銀行轉移到紐約的銀行。這促使各州宣佈銀行歇業,借此想制止資金轉移,結果反倒使資金加速外流。1933年3月,美國35個州宣佈銀行歇業,未歇業的州大多也對取現做出限制。這時的美元仍是法定貨幣,但除了現金,美元已經不能跨州流通,即使取現也越發睏難。以物易物開始取代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易。整個貨幣聯盟停轉一段時間後,銀行才逐漸開始重新營業,美元再次實現跨州流動。


  由此看,無論是被迫主動解體,還是被迫自殺式解體,以歐元解體為假設,歷史可以總結出一些普遍性規律:


  貨幣解體,首先直接感受到壓力的將是銀行系統。因為轉移存款、購買新的保值工具是最簡單、最普遍的避險行為。接下來是主權債務的大甩賣。甩到最後的最失敗,搶到黃金和硬體資源、資産和優質股票的,則是大贏家。


  其次,將是政府奪取民間資産、富人掠奪中産和窮人的良機。像王莽改制、奧匈帝國分裂後的通貨膨脹都是典型的歷史教訓。


  第三,貨幣聯盟的分裂會帶來資本管制。資本外逃和對民間現金及其他資産徵稅,顯然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外債被拖欠,以及被完全沖洗掉也成為不可避免。這個時候各國為減少自己的損失,將紛紛進行資本管制以使資金無法離境。


  第四,還有一些跨國交易,特別是較大的商品、資本交易將會停止。


  第五,一旦歐元解體,在當前金融衍生品極豐富的背景下,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和社會政局的不穩定性疊加,利率和匯率市場、商品和資産價格容易出現激烈波動,這會促使套利活動頻繁,投機活動活躍。一部分人越是緊張,將越是投機,投機和套利反過來會進一步加劇緊張,這將加大貨幣解體的成本與可能。


  顯然,每一次貨幣解體伴隨的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政治社會動蕩,這是因為財富在不同階層之間、不同國家之間可能出現更為激烈的博弈,以及更為劇烈的心理恐慌。在一切塵埃落定後,信用的週期性會頑強地存在,貨幣聯盟還是會重新開始。只要人類不死,希望就在前。▲(作者是澳大利亞華人信用科學研究學者)

熱詞:

  • 歐元區
  • 債務危機
  • 解體
  • 貨幣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