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廖盛芳:梁朝偉到訪,為何復旦哲學系教授一聲感嘆?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3: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網站上登出一篇名為《“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從影星來訪,一堂課35人缺席談起》的文章,作者是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慶熊。在文中,張慶熊稱,2011年11月10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上課,赫然發現教室裏空蕩蕩,“一個學生上來告訴我,因為香港藝人梁朝偉來訪,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相輝堂秩序”,因此請假。張慶熊對此十分憤怒,並感慨“復旦的世道變了”。他表示,以前自己總是欣慰于“復旦大學的學生勤奮、聰明、好學,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在課堂、實驗室和圖書館內”,但現在,他覺得,“復旦大學一部分學生把追星、娛樂放在第一位了”。

  張教授説的是真話,他的感覺沒有錯,復旦的世道確實變了。變化其實早就開始。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轉入了市場軌道,市場遍佈中國各個角落,整個中國變成了一個大市場。市場在改變中國經濟運行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中國的資源配置,那些面向大眾的産品、訴諸感官的産品、能讓人“一見鍾情”的産品迅速佔領市場,而只適合少數人的産品、訴諸心靈的産品、需要經過痛苦思索才能領略其奧妙的産品,因市場需求不足,只能苦苦掙扎。受市場影響,各大學紛紛改換門面,對本校的院係、專業和學科設置作出調整,一方面把面向市場的院係、專業和學科做大,另一方面迎合市場需求把一些傳統專業和學科做得很熱鬧。這就是當今的世道,在多方共同作用下,校園不再安靜。復旦不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不可能還是從前的模樣。

  隨著經濟的發展,世道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與其感嘆世道,不如關注人心,真正令張教授感到憤怒的,也正是人心。“《大魔術師》劇組走進復旦與同學暢談夢想”是預先計劃好的活動,應該有週密的實施方案,本不該與學生上課發生衝突,即使出現預想不到的情況,也該想其他辦法解決,復旦大學團委違反程序讓學生不去上課而去協助維持秩序,清楚地表明了上課和娛樂在復旦許多人心目中的位置。這種位置關係在晚上的活動中也體現出來,“活動現場座無虛席”與下午張教授“赫然發現教室裏空蕩蕩”形成鮮明對照。整個事件的過程足以説明,許多復旦人已經被世道推著走,任憑自己的感官去追逐塵世的喧嘩,心靈已經變得浮躁,學生會事後的解釋掩蓋不了這一點。這正是張教授“多少年來第一次如此生氣”的原因。

  教授的憤怒是有道理的。市場經濟給我國帶來了豐富的産品,包括許多高精尖産品,使我國硬實力顯著提高,但是附著在各種産品上的文化卻多是西方的,缺少自己的東西,中國文化軟實力迫切需要提高。大學是出知識、出人才的地方,也是出思想的地方,如果大學生在校園裏耐不住寂寞,不能安靜地學習、獨立地思考,那麼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我們能指望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如果像復旦大學這樣有世界影響的大學裏出來的學生都只能“被感召”和“被影響”,那麼中國文化還能感召和影響誰?張教授生氣表明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我們應該感謝張教授,他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看到了當前大學校園裏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要解決校園裏“偏離正道的習氣”,就得做市場的主人,伸出那只“看得見的手”,讓外界的誘惑止步于墻外,還校園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方面,政府有很多事要做,學校管理層,包括團委和學生會等機構,也有很多事要做。把相關工作做好了,做到位了,學生看重追星、娛樂的現象才能得到根本改變,復旦大學的學生才能重新變得“勤奮、聰明、好學”,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才會“在課堂、實驗室和圖書館內”。

熱詞:

  • 教授
  • 梁朝偉
  • 復旦大學哲學系
  • 産品
  • 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