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一舟:爭搶“長壽之鄉”是典型的文化折騰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7日 11: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1月初,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如東縣“中國長壽之鄉”稱號。至此,由該會評選的全國“長壽之鄉”已達21個。記者從中國老年學學會了解到,“目前江蘇還有5個縣正聯絡申報‘中國長壽之鄉’,其他省還有十幾個在排隊。”長壽區域本屬稀缺資源,如此評下去,“長壽之鄉”豈不遍地開花,失去其珍稀性?(《新華日報》11月16日 )

  因為涉及經濟利益和地方政績,所以文化資源也成為熱門資源,被各地爭搶得不亦樂乎。這些年甚囂塵上的名人故里之爭、三字經的作者歸屬、孫猴子被考證出好幾個出生地事件,都是這場“文化混戰”的有力佐證。至於文化的內涵和保護,則很少有人問津。

  如果説名人故里之爭還多少披著一層文化的遮羞布,那麼“長壽之鄉”的爭搶,就淪為赤裸裸的急功近利,屬於利益驅動的産物。申報者當然是為了獲得文化名片,所以才像追求GDP那樣追求“長壽之鄉”的評選和宣傳;另一方面,這種評選是要收費的,雖然組織評選者再三表白説“收費並不影響評審的權威和公正”,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申報和越來越多的“長壽之鄉”頭銜的發佈,就足以説明一切。

  由是觀之,這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折騰。這種文化折騰,對於已經跨入老齡化社會的我國來説,不是什麼好事情。當“長壽”成為一種地方政府炒作的勞民傷財的噱頭,對於老齡化事業的關注和投入就越減少。

  資料顯示,我國“長壽不健康”的狀況十分嚴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明顯偏低,“失能老人比例和照護服務壓力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中國老齡産業協會副會長張修學最近在《人民日報》撰文説,“我國當前失能老人達到3300萬,本世紀中葉將接近1億。”老齡化社會到來,諸多難題需要破解,將有限的資源和財富投入到提高老齡化社會質量、強化養老社會保障上來,比一個長壽之鄉的名號重要得多。只不過,前者投入巨大卻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效益,而後者的“功利效應”卻能立竿見影。這便是問題的關鍵。(陳一舟)

熱詞:

  • 長壽之鄉
  • 文化折騰
  • 功利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