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蔡輝:1萬億建城鐵,理性何在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15: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截至11月1日,全國31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獲批,總投資超1萬億元,對此,專家表示:應謹防城鐵大躍進。

  城鐵建設投資巨大,且運營都是虧損的,如此沉重的財政包袱,為什麼大家要搶著扛呢?因為,它是面子工程,有了城鐵,城市儼然上了一個檔次。正是有了這種心態,所以“一窩蜂”的現象屢禁不絕,從開發區,到高科技園區,到軟體園,到大學城,幾番熱鬧過後,效果究竟如何?從中獲利的,究竟是誰?

  人是有經濟理性的,傻進不傻出的道理,本不需特別的培訓,可為什麼在現實中,卻經常反其道而行之呢?這説明,我們目前的遊戲規則存有漏洞。

  首先,上下信息不對稱。下面造幾個概念,渲染一番聲勢,上面卻無法驗證,導致決策失誤。以城鐵為例,北京、上海等城市確實已到非城鐵不可的地步,但各地是不是也如此呢?僅靠北京的經驗,顯然不行。

  第二,經濟週期與政治週期不同步。許多經濟項目從投資到收益,是一個長線過程,短期內很難判斷成敗,可任期是有限的,這就造成了問責難。就算投資巨虧,可前任已經升遷,該如何處理呢?

  第三,約束與監督的力量不足。公共投資數額巨大,按説應傾聽多方意見,接受公眾的監督。心理學實驗證明,即使是一個明顯錯誤的意見,也會讓決策圈改變“全體同意”的慣性,從而超越“圈子錯覺”,可現實是,一旦出現類似的意見,我們卻習慣地指責它不理性、情緒化、太片面,而決策圈的信息又不對公眾開放,那麼,怎麼約束和監督呢?

  信息不對稱,問責跟不上,監督不到位,這就讓忽悠的成本大大低於可能的收益,大家爭先恐後,從局部看,這並不違背經濟理性,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可從整體看,就是一次次的荒唐,一輪輪的口號式躍進。

  毫無疑問,回歸經濟理性已成當務之急,對於我們這個曾付出慘重代價的民族來説,尤其應警惕這樣或那樣的盲目。投一萬億建城鐵,對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來説,並不算多,可如果這種躍進的模式成了習慣,則後患無窮。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

(蔡輝)

熱詞:

  • 城鐵
  • 政治週期
  • 經濟參考報
  • 經濟理性
  • 公共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