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完顏平:如何破解“能幹的幹部也腐敗”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0月27日,廣東省中山市原市長李啟紅因犯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罪和受賄罪,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2000萬元、沒收財産10萬元。

       李啟紅曾被選為“中國十大品牌市長”,像李啟紅一樣,近年因貪污腐敗被曝光的黨政領導幹部還有不少,他們許多學歷高、能力強、有政績,有的還獲得過全國性稱號,一旦“説腐敗就腐敗了”,更加損害了黨員幹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對那些能幹事、有魄力的幹部,老百姓往往寄予厚望,也給予了更多的信任。但實踐證明,兩者並不是“天然的一致”。權力是柄雙刃劍,既能造福百姓,也能傷及社會。一些人權力過大、不受約束或監督不到位,就會在為民謀利益的同時,也為自己撈取更多不正當利益。那些被群眾看好的幹部一旦出事,百姓就會産生“連這樣的幹部都腐敗,其他的能好到哪去”的想法。

       從近年來發生的腐敗案件看,這一現象主要集中在工程、土地、資金、用人等“敏感地帶”,以及一把手身上。很多事實説明,權力過於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不是什麼好事。“全盤操手”分管的部門、地區、事項越多,執掌的權力越大,風險也就越高。一旦權力無邊,追求權力上癮,監督出現真空,犯錯誤就會成為一種必然。從這個層面講,“權力的科學配置”是制度監督的前提。

       誠然,監督離不開制度,“制度可以使好人不能做壞事”,沒有制度萬萬不行,但制度只要是人制定的,人就有規避的辦法和可能。從黨章到準則,從民主到法制,從黨內到黨外,現在不是沒有制度,也不是沒有監督,而是制度和監督常常不被嚴格遵守,甚至出現“花瓶效應”,這就使得很多本該成為約束權力的制度講在會上、寫在紙上、印在書上。

       憑心而論,有些幹部並不是一開始就腐敗,大多數人履職之初都比較謹慎,並且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權力的擴大,有人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約束,在利益誘惑面前,有的主動下水,有的被推下水,有的被拉下水,而一旦“濕身”,則一發而不可收拾。因此,除了領導幹部要“一日三省吾身”,時刻提醒自己,監督機制也要發揮作用,提醒他們雖然“能力”是自己的,但“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做好事。如此,才能防止幹部權力用錯地方,從根本上杜絕“能幹的幹部也腐敗”現象的發生。

熱詞:

  • 李啟紅
  • 市長
  • 中山
  • 受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