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畢曉哲:盼“洋豬肉”永遠只是“調劑”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3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年1至9月份,中國進口豬肉及其副産品達到87萬噸,同比增長44.6%。業內人士指出,進口豬肉量對於彌補國內供需缺口只是“杯水車薪”。隨著豬肉等農副産品需求的大幅增長,中國應該更好地通過農産品進口來平衡國內市場。(11月2日《經濟參考報》)

       我國近幾月來進口“洋豬肉”數量大增,與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有關,也與國內豬肉供給不足有關,在進口“洋豬肉”數量增長之下,對於平抑國內豬肉市場以及促進世界性貿易增長都會起到積極意義。從目前國內進口和需求“洋豬肉”數量和比例來看,即使是今年年底達到約100萬噸的標準對於國內豬肉銷售市場而言也是“杯水車薪”的結果,並不會主導或對國內豬肉市場起到決定性影響。這是目前對“洋豬肉”進口數量增長之後的清醒判斷。

       但一個將長期持續增長的進口“洋豬肉”數量,對於國內豬肉市場和農副産品供給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這不能不引起重視和警惕。

       進口“洋豬肉”將持續升溫有極大的必然性。其一,我國城市化進程遠未止步,大量城鄉接合部地帶農副産品生産將逐步消失或退出,部分農村撂荒現象突出;其二,我國養殖産業規模化養殖遠未完成,但正是這一轉型過程中,出現了銜接斷層,並引起供求失衡,這種失衡短期內不會改觀;其三,舊的主要分佈在長江等內河領域的小型養殖已整合併轉,直接影響市場供應。一些經紀機構透露,在四川、河南、湖南、山東和江蘇等傳統生豬養殖地區,散養戶的數量在持續減少,更多養殖農戶傾向於進城務工。這些都將是促使國內豬肉市場進一步“依賴”國外豬肉的潛在因素。

       對於“洋豬肉”的依賴和依存程度越高,越不利於穩定市場和豬肉保障供給安全。我國龐大的消費群體市場的豬肉供應,不可能主要建立在國外豬肉的基礎上,這不僅關係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也與國內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一頭豬”可以“拱”起CPI,如果這頭“豬”是受制于外國市場的“豬”,潛在的隱患將是巨大的。這不僅會關係到豬肉價格的穩定,也關係到糧食價格和其他農副産品市場價格。

       商品國際化貿易是世界發展趨勢,但任何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國內消費品市場,斷不應受制於人。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多年來處於被動局面,就與國內鐵礦石市場對國外鐵礦石依賴度過高有關,由於我國近年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對能源資源類消耗逐年遞增,近幾年年消費著世界鐵礦石市場交易量的60%左右,僅2010年一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就高達6.2億噸,但國內鐵礦石供應卻遠遠不足,這就導致鐵礦石價格談判上長期被動和“吃虧”。別看豬肉從性質上屬於日常消費品,但在市場規律上卻是一樣的。

       就此,筆者希望對於國內連續攀升的進口“洋豬肉”數量,有關方面應有一個清醒的判斷。更希望真正穩定市場的“抓手”是國內供給,而不是靠“洋豬肉”調劑,更希望今後若干年乃至多少年之後,“洋豬肉”的進口數量永遠只是對國內市場需求的“調劑”。

熱詞:

  • 進口
  • 洋豬肉
  • 養殖
  • 供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