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紅梅:用好管好百姓的救命錢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緩解公眾的“醫保焦慮”,除了及時回應質疑,公開收支狀況,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進行支付方式改革 

       “北京醫保沒錢了”,這一傳言很快得到澄清。

       上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今年1至9月份,北京市醫保基金結余8.1億元。同時,醫保基金累計結余近200億元,不存在沒錢之説。

       傳言的背後,是人們的擔心。醫保基金的錢,花在哪了?怎麼花的?花得是否合理?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恐怕是個常態。畢竟,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醫保的盤子越做越大。全國基本醫保的覆蓋人數達到12.8億人,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年人均補助標準由80元提至200元。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大幅下降,由2003年的55.9%,降到2009年的38.1%。

       我們也要看到,個人自付比例雖然在下降,但離30%以下的合理線尚有一段距離,加之衛生總費用的飛速上漲,公眾自付的絕對數額依然較高。緩解公眾的“醫保焦慮”,除了及時回應質疑、公開收支狀況,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進行支付方式改革。

       當前,我國醫保的支付方式主要為按項目付費,醫院靠藥品、檢查獲取收入,醫生開的收費項目越多,醫院、醫生收入就越高。這種付費方式助長了以藥養醫的落後機制,導致患者看病費用居高不下。

       進行支付方式改革,可探索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多種支付方式,並結合當地實際,組合利用支付方式,提高效率。

       同時,進行衛生體系的配套分配機制改革,讓醫生靠績效獲取合理收入,讓醫保的杠桿發揮出對衛生服務的監管作用,最終讓百姓看病少掏錢、花小錢。此外,還應引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嚴格過程的管理。

       按照國際經驗,支付方式的改革往往要歷經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真正完成。對我國來説,徹底消除公眾“醫保焦慮”,恐怕要走的路也還很長。

       按照醫改方案,醫保基金收支情況將定期公佈,並積極探索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藥服務提供方的談判機制和付費方式改革。從當前的改革進程來看,有些信號已讓人心生溫暖,稍待時日,也許焦慮終將緩解。

熱詞:

  • 醫保基金
  • 人力社保局
  • 醫生
  • 醫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