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剛:“供港蔬菜”為何暢銷內地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銷售——吃得更放心,“供港蔬菜”受青睞

       在綠色蔬菜、有機蔬菜已被消費者所熟知的情況下,目前在珠三角地區部分超市又開闢了一個新的蔬菜專區——“供港蔬菜”,頗受消費者青睞。

       10月25日,記者來到廣州中華廣場taste超市,佈置得很有田園氣息的“供港蔬菜區”整齊地擺放著約80個品種的蔬菜:一斤生菜4.98元,一個西蘭花3.5元……包裝袋上標明了蔬菜檢測時間、種植基地土壤和水的SGS檢測報告號碼,這些檢測報告均可在網上查到。銷售人員介紹説,“供港蔬菜”在這裡很受歡迎,價格處在普通蔬菜和有機蔬菜之間,非常適合中高收入市民選擇。

       “這裡貴是貴一點,但吃著更放心,從中選購一些便宜品種還能承受。”黃樹堅家離這家超市不遠,他家附近那家臟亂的肉菜市場,菜心一斤也要四五元,西蘭花一斤4元。

       據工商和農業部門公佈的抽檢結果,廣州超市“供港蔬菜”農藥殘留量合格,生産加工企業的備案基地證明、營業執照、食品安全許可證等證件齊全。

       業內人士介紹,“供港蔬菜”兩年前就進入內地市場,但一直沒打“供港蔬菜”的牌子,也未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內地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加上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一些商家借勢打出“供港蔬菜”的牌子,廣受市場追捧,生産基地也從廣東一帶向內蒙古、寧夏、雲南、貴州等省份拓展。

       廣州番禺區東升農場董事長區景泰介紹説,農場蔬菜一直堅持一個標準兩個渠道,近年來蔬菜種植成本大幅上漲但香港市場零售價格始終得不到相應增長,農場在粵北及外省的種植基地一個個建立起來,供應量增加,內地居民消費水平逐年提升,他隨即調整供港與內銷比例,內銷蔬菜越來越多。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日遠介紹説,從國家認證的角度看,蔬菜主要分三大類: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但一些地方出現“有認證,無監管”的情況。“供港蔬菜”其實是無公害蔬菜的一種,但監管上比較完善,比較嚴格,這也是內地老百姓對它青睞有加的最主要原因。

    種植——生産基地備案管理,紀錄保存2年,檢驗檢疫部門隨時監控

       據廣東省檢驗檢疫部門介紹,目前所有供港蔬菜生産必須基地化,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對基地的土壤、水、空氣進行檢測,符合要求的,給予備案號,才能生産“供港蔬菜”。

       惠州是我國最大的“供港蔬菜”生産基地。記者來到“供港蔬菜”生産龍頭企業——惠州勇記蔬菜種植基地,2000多畝蔬菜長勢喜人。公司老闆王錦海介紹説,種植“供港蔬菜”要建立檔案,如實記載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使用日期和農藥安全間隔期;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穫日期和收穫量;産品銷售及流向。生産記錄要保存2年。

       東升農場種植基地工人陳少英原來是東升農場所在地大崗鎮廟貝村農民,她把家裏的3畝8分地租給了農場。她介紹説,基地內種植的蔬菜全部施用農家有機肥,採用頻振殺蟲燈等物理措施殺蟲,很少使用農藥,有時必須用到,也是在國家種植標准許可範圍內毒性極輕、殘留極少的品種,而且使用量很少,這和以前自己種菜很不同。

       “勇記”的基地購置了全套監測檢驗設備,每天都要對即將上市的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檢測合格後向檢驗檢疫機構報檢,抽檢合格後方可發貨。區景泰則介紹説,他們檢驗室使用的所有試劑都由政府職能部門免費提供,每天每個品種都必須檢測,檢測數據在電腦中自動生成並實時傳給主管部門,整個過程都不可更改。

       記者在“勇記”的控制室裏,看到一面電視幕墻,每個屏幕監控著各個生産環節。王錦海説,他們的攝像頭與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的監控設備相連,檢驗檢疫部門可以隨時調看農場每個生産環節,隨時清點庫房農藥儲備,並專門派駐人員到田間地頭實施監裝封識。

       加工——産品溯源、農藥殘留檢測等制度,層層關卡保安全

       “潤豐”是東莞最大的“供港蔬菜”加工企業。記者看到,一輛輛滿載著“供港蔬菜”的貨櫃車到達,在提供了供貨證明,登記了來源地、品種、憑證號等信息後,才能通過入場查驗通道,由“潤豐”派專人對每批蔬菜進行抽檢,在提供樣品、做好登記、標識後,市場將貨運到分銷點。

       經過重重檢測合格後,加工點才能憑分銷點的流向單、出貨清單等,到東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設在“潤豐”的辦公室申請鉛封。生産加工企業在其供港蔬菜的運輸包裝和銷售包裝上註明:生産加工企業名稱、地址、備案號、産品名稱、生産日期和批次號等。這一整套體系可以追溯每批蔬菜的每個環節,如果出現問題,可以準確無誤地追究責任人。

       區景泰指著東升農場的供港運輸車説,每台車都加裝了GPS,監管部門隨時可對運輸車定位並查驗運行軌跡,司機想私拉基地以外的菜過關是不可能的。

       專家介紹,目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採用的農殘標準,是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厘定的最高殘余限量,當前有3300多項,並且不時修訂和公佈有關限量,而內地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僅807項。相比之下,“供港蔬菜”採用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要比內地嚴格得多,也正因為“供港蔬菜”有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包括組織機構、産品溯源制度、有毒有害物質監控制度、有農藥殘留檢測能力等,“供港蔬菜”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品質。

       借鑒——“供港蔬菜”監管模式是否可以移植

       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認為,“供港蔬菜”暢銷內地,説明公眾對內地食品質量安全缺乏信心,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恢復公眾信心。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消協法律顧問田子軍也認為,供港蔬菜基地按照香港標準生産內銷,並不是壞事,關鍵在於如何從源頭上抓好農産品質量安全。

       每年香港40%的蔬菜來自於惠州。記者在惠州超市沒有發現“供港蔬菜”的招牌,而當地老百姓普遍認為惠州農産品比外地的要安全。

       公眾的信心來自哪?據了解,目前惠州市已在20個大型蔬菜基地建立了農藥殘留檢測室,自檢自律,農産品質檢中心也會不定期前往抽檢,對分散的蔬菜種植戶則從種植源頭上加以引導和控制。惠州80%的蔬菜是通過農批中心中轉供應的,農檢中心在農批中心市場內建立了農藥殘留檢測室,每批進場蔬菜都要檢測,每日9時發佈蔬菜安全報告,並要求所有經營戶建立進銷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所有進場交易的蔬菜運銷戶和菜農100%持有市場蔬菜交易電子IC卡和農産品標識經營證,通過電子化和標牌標識進行管理。這樣的嚴格監管基本上具備了“供港蔬菜”監管體系的要義和雛形。

       有專家表示,供港蔬菜內地暢銷,更重要的是促使內地政府、蔬菜生産經營企業借鑒供港蔬菜的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在一些條件成熟的地方,可考慮把“供港蔬菜”的監管模式移植過來。

       對此,廣東檢驗檢疫局番禺分局工作人員張淑娟介紹説,對“供港蔬菜”的嚴格監管是建立在生産基地化的基礎上的,如果要移植“供港蔬菜”監管方式到內銷農産品,監管部門就必須採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如何監管分散經營農戶的難題。

熱詞:

  • 供港蔬菜
  • 綠色
  • 有機
  • 珠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