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爾燕:以“求是”的心態看待屠呦呦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4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自己81歲的晚年,屠呦呦終於獲得了距諾貝爾獎一步之遙的拉斯克獎——因為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拉斯克獎很重要嗎?用科學家的語言來解讀的話——拉斯克獎是生物醫學界世界級最高大獎,是個分量極高的獎項,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美譽。

       正當人們紛紛祝賀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時,在獲獎感言中屠呦呦平靜地説:“我想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

       千萬不要小看這句話,這當中蘊含著屠老的實事求是情結。

       屠呦呦生活上粗線條,不太會照顧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原本60歲就到了退休年齡,但她81歲了還堅持工作,至今仍承擔了很多課題,帶研究生。在她的老同學、老朋友的印象中,“她是個典型的科學家、學者,平時並不善於交際,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她具有一個科學家應該有的美德,那就是有什麼想法敢於直言。”“她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或個別談話也好,她同意的意見,馬上肯定;不同意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

       為了研究青蒿素,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用了40年的時間,其間還歷經了“文革”歲月。默默攻關幾十載,一朝獲獎,名利面前,便生嫌隙,各種各樣的議論一下子都冒了出來:諸如,“將功勞全歸給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是重視個體,還是重視團隊”……

       面對疑問,直言不諱的屠呦呦曾對媒體表示,青蒿素的事亂了,大家都要説是自己弄的,實際上這可能嗎?科學就應該講究實事求是的,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談這些問題了,你要是信任的,就相信我的那本書(編者注:《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那裏面已經説得很清楚了,我這本書實事求是,是根據事實寫的。

       實事求是——這真的是很重要。我想屠呦呦的解釋和她的獲獎感言也都基於此。

       最難能可貴的是,針對目前一些對青蒿素産生了抗藥性的瘧原蟲已經出現的情況,屠呦呦説,“像這一領域內的其他研究人員一樣,對最近一些報告中提到對青蒿素産生抗藥性瘧原蟲的出現,我深感憂慮。世衛組織為此作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建議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抗性,須停止單一使用青蒿素的治療方法。一些地區大規模使用青蒿素作為預防瘧疾的做法確實讓我感到憂慮,這是産生藥物抗藥性的一種潛在因素,我希望國際社會採取一些負責任的措施,規範瘧疾治療方法,停止對青蒿素的藥物濫用。”

       這就是屠呦呦的實事求是情結——相對於社會上的質疑或紛爭,她更關心的是青蒿素如何科學使用的問題。

       毋庸諱言,1967年中國啟動研發抗瘧新藥的大項目“523項目”, 全國各地不同單位的500名科研人員組成了研發大軍。正如有國內醫學界人士指出的:當年的青蒿素項目,的確是幾百位科學家集體參與的結果,而屠呦呦的發現起了關鍵作用,應該給予充分肯定。過去國家特殊情況,不太肯定個人的貢獻,所以其成果將近40年在國內沒有被得到公認。

       那麼,如今面對屠呦呦獲獎,我們是不是也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呢——即如備受世人尊重的落選院士所言:“不要簡單地英雄崇拜,更不應否認其他人的工作,因為在這背後,還有一群‘無名英雄’。”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屠呦呦
  • 諾貝爾
  • 拉斯克獎
  • 生物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