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徵信系統架構應先從政府和官員肇始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0日 15: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吳睿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制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各地區要對本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信用信息進行整合,形成統一平臺,實現對失信行為的協同監管;建設覆蓋全國的徵信系統。(《新京報》10月20日)

       在商業欺詐氾濫、制假售假成災、虛報冒領頻發以及學術不端層出不窮的當下,架構徵信系統尤為重要,這不僅能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氛圍,也能為政治經濟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道德和制度保障。

       在建設全國徵信系統切入點上,國務院明確要求結合市場主體準入、納稅、産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針對性建立健全信用檔案,儘快改善各行業、各部門、各地區的信用環境。

       然而,筆者覺得,儘管國務院建立徵信系統目標明確,但信用檔案不應僅僅針對自然人與企業,而且地方政府和官員更應納入其中,率先建立和完善信用檔案。因為,在一個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信用失范的社會,不可能建立起誠信的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實現政府的有效職能。而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市場經濟倘若失去了誠信,猶如一個人失去了靈魂,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和官員的信用對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良性運行具有主導責任。

       從現實來講,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官員,信用問題一直不容樂觀。《小康》雜誌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地方官員被網民選為信用最差的群體,以80.3%的比例佔絕對多數。這一結果讓人感到意外和擔憂。而在2006年的《小康》調查中,這個比例為75.36%。換句話説,官員這一群體在網民心目中的信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得更差了。

      《小康》的另一項調查顯示,民眾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很高,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較低。很多受訪者認為官員素質低、能力差,並存在違法、違紀行為,直接導致了政府信用形象的下降。正如經濟學家厲以寧所言,如果政府部門和官員政策多變、信口開河、言行不一、政府採購合同隨意變更,將加速信用體系的崩潰,加大信用制度建設的難度。

       這兩項調查結果,我們都能在現實中找到答案:不管是房地産調控政策,還是保障性住房建設,地方政府對中央的政策總是口是心非,説一套,做一套;政府政策沒有連續性,説變就變,一個普遍的問題是“新官不理舊事”;土地違法80%責任在地方政府;經常有幹部在一地被免職之後,換一個地方又繼續當官等等,這不僅嚴重影響到政府的形象,而且對整個社會信用問題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當然,地方政府和官員失信的原因,在於經濟發展壓力所致,如果績效考核標準緊盯的不是經濟,而是以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多少公共服務為導向,政府能夠保證公共財政的供應,那麼信用危機自然會有好的轉機。但現實是,很多當地政府的財權已經保證不了他們的正常支出,這才産生了諸多的失信問題。

       但無論如何,我覺得,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對其失信行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眼下有必要與銀行的徵信系統一樣,建立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的信用檔案,並建立黑名單制度,凡進入黑名單的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依照情節輕重,不僅要進行嚴厲問責,而且對於造成後果嚴重的,還進行司法處罰。惟有這樣,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不僅不會失信於民,而且有利於官民之間的和諧。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信用
  • 六中全會
  • 溫家寶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