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曲哲涵:讓中小企業走出“溫州之痛”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高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小微企業減半徵收所得稅政策延長期限、擴大範圍等。這對於負擔沉重、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來説,確實是一場“及時雨”。

  近期,溫州“高利貸”壓垮一些中小企業,導致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老闆紛紛“跑路”。這不是溫州中小企業的第一次“動蕩”。作為民營經濟“標桿地”的溫州,其企業生存景象,集中反映了國內中小企業在每次經濟起伏中的命運。

  不少老闆自嘲説:現在只有“超人”才可能辦好中小企業。一方面,外需萎靡、內需不熱、匯率波動、通脹高企,訂單特別是長單減少而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企業利潤受擠壓,經營負擔加重。不少中小企業抱怨:現在做內單的利潤只有10%,外單更低,只有5%,僅夠還貸款利息。如果匯率再有起伏,那企業基本上就是“賠本賺吆喝”。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多以加工貿易型、勞動密集型為主,技術含量不高。跟高科技、新興産業等很難沾上邊兒,也就很難得到政策的特別關照與扶持。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不好,加劇了銀行惜貸,企業越缺錢,銀行越不敢借給錢。無奈之下,一些中小企業只能求諸“高利貸”,飲鴆止渴的債務危局一發不可收拾。

  可見,高利率的民間借貸只是中小企業主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各種沉重負擔早已讓這個群體“體力不支”。比如,中小企業稅費壓力相當沉重,各種稅費加上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三險一金”,幾乎佔到企業利潤的一半。沉重的稅負進一步壓縮了企業利潤,小微企業痛楚尤深。此外,中小企業勢單力微,“尋租”成本也不容忽視。曾有小企業主自曝,一單不到百萬元的進口貨物,光是打點當地相關環節的各路“爺”就費用不菲,這早已是“潛規則”。

  有關部門統計,非國有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0%。中小企業能否健康成長,決定著中國經濟的當下和未來,這一點不容置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確實需要全盤規劃,從長計議,多方合力。

  要給中小企業更多幫襯。政府部門應當出臺更有力的激勵機制,鼓勵商業銀行降低門檻,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支持;金融改革還應再加把力,為中小企業廣開融資渠道,提升村鎮銀行“小幫小”的能力,盤活、規範民間資本,讓中小企業有源源活水。同時,政府機構也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投標制度,給中小企業更多、更公平的參與機會。

  要給中小企業適當鬆綁。當前國際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市場通脹壓力加大。因此,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刻不容緩。國家財政收入連年飄紅,完全有能力讓利於企。只有“放水養魚”,中小企業才能減負並有所積累,才能有底氣進一步轉型升級,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活力。

  “溫州之痛”讓我們深切反思。國務院為小微企業解困的政策措施,可以説是對中小企業“傷病”進行的一次全面救治。期待有關部門加快步伐落到實處,也期待更多扶助中小企業的利好消息傳來。(曲哲涵)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中小企業發展
  • 高利貸
  • 小微
  • 尋租
  • 賠本賺吆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