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民生投入,不能忽略民意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我國財政收入很高,但為何市民對財政在民生上的支出感覺並不明顯?各界一直爭議不斷。財政部門日前給出解釋,2011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約佔中央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但我國人均財政收入水平不僅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而且世界排名也處於百位之後。2010年美國、日本、德國等人均財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而我國人均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66美元,僅為上述國家人均財政收入的8%左右。

       這個數據是客觀情況,但很難完全解開老百姓的心結。畢竟從數據上説,這麼些年無論是居民收入增速還是民生投入增速,都沒能跑贏GDP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我國人均財政收入落後於發達國家公眾還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財政收入年年漲停,而民生投入卻連大盤都沒有跑贏,公眾心裏還會犯嘀咕。

       這些年,中央政府已經高度關注比例失調問題。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民生投入要與經濟發展同步,居民收入要與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十二五”規劃則將其明確為居民收入要與GDP增長同步。

       從“吃飯財政”、“建設財政”轉為“民生財政”,當然是一種進步。但是“民生財政”不能當成口號或者運動,不能成為以GDP為核心的“建設財政”的翻版,如果決策過程、投入方向和比例,都是地方官員説了算,行政主導的弊病還是會很明顯,應用不當甚至會造成政府債臺高築和民眾稅負加重。

       民生支出要讓老百姓滿意,不單單是加大投入就能解決問題。問題是,政府的公共財政轉型是否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是否引入了公眾參與和監督機制。不能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為民眾花錢,多花少花總是好,而忽略民眾需求。沒有充分聽取民意而加大民生投入暗含著某種危機,你以為投入了很多,可是都是在民眾感受不到的領域,那投入的方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了?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財政
  • 民生
  • 民意
  • 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