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小艾:古典音樂的景色一片美好,我們去音樂節聽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北京國際音樂節本月開幕,愛樂者照例迎來狂歡,加上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的到來,中國“三高”的強勢出擊,古典音樂的景色一片美好。不過狂歡之餘,人們也有沉思。

       10月21日,中國“三高”戴玉強、魏松、莫華倫即將放歌人民大會堂,從而開啟全球巡演之旅,而正在舉行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來自韓國的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的三場演出,特別是幾天前在王府井大教堂的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更是讓觀眾們沉醉不已。不知不覺之間,以明星歌唱家為代表,以高密度的演出為標誌,歌劇,這一最典型的西方高雅藝術,似乎在中國迎來了一個繁榮的春天。像普契尼的經典歌劇《圖蘭朵》、《托斯卡》、比才的經典歌劇《卡門》等等,都已經有了中國版本,《趙氏孤兒》、《白毛女》等中國題材的歌劇更是在國際上也有了良好的口碑,至於國家大劇院一年幾十場的歌劇演出,那已經不足以用驚嘆來形容了。

       人們當然很容易發出疑問,都是些什麼人在看歌劇啊,大家都能欣賞歌劇嗎,他們不會看得打瞌睡嗎?畢竟,在音樂節的發佈會上聽曹秀美一展歌喉唱幾句,那是美的享受,但正襟危坐看完一整部歌劇,對觀眾的文化背景要求,可就太高了,而一旦缺少這樣的文化背景,藝術享受變成精神折磨,似乎也説不定。

       疑問當然有道理,事實上,不僅僅是歌劇,當下古典音樂的繁榮市場背後,觀眾與作品的脫節依然還是個大問題。比如上個月國家大劇院連續推出的4場獨奏音樂會,無論是塞爾金的鋼琴獨奏還是馬紹爾的管風琴獨奏,在藝術表現上都可圈可點,但一説起觀眾的表現,人們則不免搖頭——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就不説了,從半場就開始陸續退場的人流,更是連最起碼的禮貌都不願意保持。為什麼?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熱愛聽音樂會的那個群體,至於那些愛樂者,他們已經被一年來持續不斷的精彩演出喂飽了。

       對,幸福和興奮,這是愛樂者在這個音樂節期間發出的最真摯心聲。夏爾迪圖瓦、裏卡爾多穆蒂、克裏斯多夫艾森巴赫、伊扎克帕爾曼、安妮索菲馮奧特、曹秀美……如此豪華的演出陣容,如此高密度的演出,已經讓愛樂者應接不暇,相對而言,那些缺少大明星坐鎮的演出,鐵桿愛樂者大概已經有點顧不上了。不過我們理解一個城市對古典音樂、對歌劇的欣賞水平,或許那些平時顧不上的演出,才能透露出更多的別樣信息吧。

       北京國際音樂節,已經是這個城市的文化標誌之一了,高密度高水平的演出,足以令世界稱羨,而更令人羨慕的,還有這裡的繁榮市場和狂熱觀眾。這當然是十多年持續不斷文化培育的結果,不過回過頭想,僅有名家和明星,其實是不夠的,在拜羅伊特,人們不僅僅在音樂節期間為音樂狂歡,在那裏,音樂更能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這大概是音樂本身的更完美狀態,也是一個音樂節取得真正世界影響的基礎吧?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音樂節
  • 古典唱片
  • 小提琴
  • 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