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國英:民間借貸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08: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放鬆信貸規模控制,當然可以贏取更多的掌聲,但是,這與當前“穩定物價”作為首要任務的貨幣政策,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衝突。

    本輪由高利貸引發的溫州老闆“逃亡潮”,在溫州地方政府的種種維穩舉措之下,持續惡化的趨勢得到扭轉。

    醫治高利貸創傷的最好良藥,無疑是放鬆信貸規模控制。儘管此前傳聞的600億元應急貸款,遭到溫州銀監局的否認。但是,針對溫州的銀行票貸比標準的放寬,卻變相為溫州增加了1000億元的信貸規模。此外,針對溫州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和貸款結構,當地商業銀行亦在大力調整。

    由地方政府出面,通過不同形式,力壓銀行放鬆信貸控制,已成為當下普遍的做法。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作為同處經濟發達地區的蘇南,由市長出面逼地方商業銀行放貸,已司空見慣。

    放鬆信貸規模控制,當然可以贏取更多的掌聲:通過銀行系統給中小企業輸血,既可暫緩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出現,減輕地方政府長期財政收入驟減的憂慮,更可避免因實體經濟受挫而引發的大規模失業。

    但是,這與當前“穩定物價”作為首要任務的貨幣政策,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衝突。之於通脹持續高企的我國經濟而言,CPI已連續四個月6%以上,2011年全年CPI高出年初計劃1.5個百分點已成定局。而我國今年既定的從緊貨幣政策,不僅是為了抑制物價上漲,更為了收縮過去兩年粗放式的投資慣性,從而避免我國經濟可能出現的系統危機。

    很顯然,與信貸控制所可能導致的部分中小企業倒閉相比,放鬆流動性對我國整體經濟的衝擊,所造成的系統風險要嚴重得多。更何況,當下部分中小企業的倒閉,銀行信貸收縮僅是表層因素,除了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的全球外需大幅減少外,相當部分原因卻源自其內在——金融投機過多、産業升級過慢、非關聯擴張過快、企業治理過亂等等。

    相對放寬對部分中小企業倒閉的容忍度,並非意味著銀行可以置身事外,而是必須要認清當前宏觀調控的主次矛盾。此外,銀行在堅持從緊貨幣政策的同時,應儘快降低我國銀行金融業的準入門檻,給予民間金融相對合法的地位。

    而如果我們不對中小企業倒閉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不對“高利貸”等形式的民間金融進行合理疏導,而僅是應急式地大開信貸閘門,其結果雖可解中小企業的一時之需,但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極可能導致部分中小企業的信貸依賴,從而延緩其轉型升級的步伐,並會給我國銀行業形成巨大的壞賬隱患。

    這並非沒有可能,回顧我國銀行業改革的歷史,因給實體經濟救急或過於遷就地方政府,大開信貸閘門曾形成多次風險。如1992—1999年為配合地方政府大上項目,我國銀行業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壞賬曾高達4萬億元,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財務嚴重資不抵債,最終由中央政府通過財政發債、外儲注入、財務重組等手段予以買單。

    面對部分中小企業的倒閉,以及實體經濟的增長減緩,我們應系統分析、綜合權衡,從源頭上解決其融資困境,而不能急切放鬆信貸控制,將部分企業倒閉的風險轉嫁給銀行。

    □楊國英(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