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晏揚:如何讓更多農家子弟上清華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2年,清華大學將在經濟、教育欠發達地區實行新的招生政策,包括投放更多招生計劃,將自主招生範圍擴大至縣級中學和鄉鎮中學,並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設置自主招生方式和內容。在去年的試點中,已有8名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學生通過優惠政策考入清華,今年,該招生新政將覆蓋全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央視《新聞聯播》10月7日)

       這是讓人備感欣喜的招生新政,它體現了一種更高層次的公平,有利於縮小城鄉教育鴻溝,同時體現了清華作為名牌學府的社會責任擔當。

       清華招生新政看上去是對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的照顧,但我認為,這更是一種理性糾偏。近年來,高校招生越來越青睞並且有利於城裏學生,高校自主招生範圍鎖定城市的名牌中學,高考加分項目設置也多以城裏學生為本位,唱歌、跳舞、彈琴、繪畫、三模三電之類,這些城市學生的強項、農村學生的弱項往往可以獲得加分。其結果是,無論自主招生還是高考加分,都基本上與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無緣,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越來越困難,名牌高校中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小,城鄉教育鴻溝越來越深,連溫家寶總理都曾對此表示關切,而“寒門難出貴子”則成為輿論熱門話題和公眾普遍感慨。

       高考錄取講求“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對於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説,他們小時候可能沒機會上幼兒園,他們的小學、中學教育條件極差,沒有好的師資,沒有像樣的教學設施,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連吃上一頓午餐都是奢望。與城裏學生相比,農村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享受了較少的、較差的教育資源。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教育起點不公平、過程不公平,卻要他們在高考中同場競技、一決高下,以分數論英雄,其結果怎麼可能是公平的?!所以,從公平的角度看,高校招生不應向城裏學生傾斜,而應向農村學生傾斜,讓享受了較少基礎教育資源的他們,能更多地(至少是公平地)享受高等教育資源。如果説“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是一種低層次的公平、表面的公平,那麼高校招生向農村學生傾斜,則體現了一種更高層次的公平、真正的公平。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清華招生新政是一種理性糾偏,甚至是對時下高校不公平招生傾向的“撥亂反正”。作為高等院校,也許無力改變貧困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薄弱的現狀,但至少不能在招生過程中再次歧視農村學生,而應通過招生政策的調整,讓更多農村學生有機會上大學、上好大學,以縮小城鄉教育鴻溝,促進教育公平、社會公平。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曾經有言:“不能一談到素質就是説唱歌好、跳舞好,農村的孩子更知道尊重別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這是比會背一些詩歌、多解一道數學題更高的素質。”是的,農村學生的素質並不比城裏學生差,關鍵是我們怎樣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農村學生一旦得到良好的受教育機會,其發展後勁同樣不比城裏學生差,無數的事實和數據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清華招生新政開了一個好頭,希望更多高校借鑒,在招生中給農村學生更多機會,為縮小城鄉教育鴻溝貢獻高校的一分力量。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清華
  • 招生
  • 政策
  • 農家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