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從信任出發,凝聚社會共識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1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已經走過了62年。兩天前,“天宮一號”的那次騰空,仿佛在預示和強化著,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有理由提振更宏大的自信心。

  現在,我們開始探尋一個基本共識——社會總是在前進的,那麼62年之後,當我們乃至世界都為中國已經取得的成就所感佩之後,我們還缺什麼?

  62年的新中國的歷史,似乎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幾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前30年裏,我們在用各種方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探索,在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是誰”;而自改革開放始的30餘年裏,我們又在用一種幾乎全世界艷羨的發展速度,回答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有什麼”;到了今天,我們可能要重新審視自己,並回答一個更艱難的問題:“我們還缺什麼?”

  與62年前相比,我們的確收穫了許多東西。一個滿目瘡痍、家徒四壁的共和國能夠如今天這樣物資豐滿,當驚世界殊,值得慶賀與驕傲。但一個社會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物質的大發展大繁榮,還需要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還需要美德和精神的呵護與堅守,但是,這種共識是不是已經堅定地存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

  如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焦慮感會從各個環節流露出來?為什麼近期“老人倒地該不該扶”成了很多人的普遍困惑?為什麼頻頻發生的“拼爹”新聞之後,輿論幾乎本能地指向不受約束的特權?為什麼在食品安全、列車追尾等熱點事件發生之後,常常伴有大量流言被轉發轉信?許多人都感到,今年以來輿論紛擾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雷人事件頻出讓人們不知道該相信誰。這不單是媒體的焦慮,更是社會的焦慮。

  為了尋找共同的價值觀基礎,我們需要重建另一個更艱難的命題,那就是社會的信任。社會群體彼此信任,才有可能找到更符合時代特點的價值觀並因此達成共識。

  其實,事情本身並不可怕,缺乏信任才可怕。不難發現,很多事件發生後信任之所以變得困難,是因為種種不平等導致規則被動搖。所以,重建現代社會的信任也很簡單,那就是你有的權利我也有,你沒有的財富我幫你合法爭取,我沒有的權利你讓我投訴有門。平等産生信任、信任催生共識。

  一個社會的共識,是通過每個人的體驗完成的。隨著時代發展,我們也更應該尋找一些有時代性的答案。比如1949年的鑼鼓聲,告訴全體中國人,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我們是國家的人民;比如1979年的春天,告訴全體中國人,我們是要奔向富足繁榮的一代人。但獨立自主之後還應追求什麼?國家繁榮之後對公民意味著什麼?

  一個國家的誕生,僅僅只是邁出獨立富強的第一步;一個國家的繁榮,也只是現代化和文明進步的出發地。一個偉大的國家,應該永遠保持清醒、不斷自省。因為對一個國家來説,最可怕的不是從焦慮中醒來,而是安於現狀悠然入睡。

  從今天出發,從信任啟程,每個人多邁一步,身處不同群體的中國人才有可能靠得更近,而一個有著廣泛社會共識的國家,也才能更具魅力,更有美好前途。

責任編輯:張鑫

熱詞:

  • 國慶節
  • 信任
  • 社會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