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壽斌:“註冊入學”怎樣做到既叫好又叫座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宣佈,江蘇省高職(專科)院校註冊入學錄取工作全部結束,共錄取新生25580人,計劃完成率81.6%。參加註冊入學試點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計劃的有11所,完成計劃50%~99%的有12所,有3所學校招生計劃完成不到一半。

  “註冊入學”是江蘇省為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而進行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高校招生模式改革的全新探索,對於完善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體系、高中階段評價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它將與統一招生、自主招生一起,構成高校招生的三大體系”。然而,如此一項利好的招生政策,卻讓眾多試點學校,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遭遇“上座率”之窘,出現生源“寒流”,這確實出乎人們的意料。

  “註冊入學”新政之所以會出現事與願違的尷尬,綜合各試點院校的反饋,不外乎三大原因:一是考生和家長普遍認為“便宜沒好貨”,沒有入學“門檻”的大學讀了“沒意思”;二是註冊入學的院校多為弱勢學校(或專業),是生源自然減員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註冊入學被安排在高考錄取的最後一個批次進行,有限的生源同時面臨復讀機構、培訓機構及留學仲介、就業仲介等的激烈爭奪,“吃不飽”也就在所難免。

  如何才能將註冊入學的好事辦好,使其成為考生、家長和學校、社會普遍認可的改革舉措?有必要在以下三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與改進。

  其一,科學設置註冊入學“門檻”,使其成為有條件選擇。雖然我們一再強調註冊入學不是無條件的隨隨便便的錄取,但從目前實際操作的情況看,在生源求大於供的大勢之下,其“條件”也只限于“參加當年高考”、“填報志願”,而最為關鍵的分數和等級都沒有任何要求。這看似給予了學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權,“只要想要的學生都可以順利錄進來”,但在拆了“門檻”方便了少數差生的同時,卻在無形中深深“傷害”了更多的學生,致使很多希望就讀高職卻又不敢與差生為伍的學生,選擇了復讀重考、棄學就業或境外求學。所以,科學設置註冊入學的“門檻”,不僅有利於提升高職教育的聲譽和吸引力,而且更有利於保證生源素質,提高辦學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其二,科學安排“註冊”時間,避免政策性歧視。作為一種全新的高校招生模式改革,“註冊入學”的最大亮點是學校獲得了招生自主權,可以不拘一格選錄適合走技能成才路子、專業發展潛質較好的學生。然而,人為地將註冊入學安排在高考的最後一個批次錄取,卻使其完全失去了“選擇”的機會,導致招生自主權名存實亡,背離改革初衷。這是當前註冊入學叫好難叫座的根源所在。

  其三,進一步強化以政府為主體的主導宣傳,消除社會對註冊入學的誤解。江蘇作為教育大省,敢為人先作改革先鋒,頗有“吃螃蟹”的勇氣。但對於高考招生新政的宣傳,卻還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間,尤其是在以政府層面的信譽消除考生、家長和社會的觀望情緒方面,尚可大有作為。特別是涉及學籍認定、學歷認可、就業待遇等敏感話題,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予以明確,給考生和家長吃“定心丸”。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考生和家長成為註冊入學這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認同者、參與者和支持者。

  從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對註冊入學的“叫好”毋庸置疑,而如何讓其既叫好又叫座,則需要相關決策部門輔以更多的調研、認證和科學決策。(王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