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魏英傑:變味的114與縮水的公共服務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2日 15: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網上有事問百度,查詢號碼打114。競價排名曾讓百度陷入形象危機,如今,不無相似的“優先報號”也讓114查號臺備受質疑。上海有消費者投訴,打114查知名品牌家電維修點,114説查不到,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李鬼”維修點卻受到熱情推薦。

  原來,只要繳納費用,相關企業就可享受114的優先推薦“增值”服務。114淪為商業服務機構,並非上海一地獨有。比如,在有的城市打114“號碼百事通”,可預訂餐廳、客房和機票,查到號碼後,服務平臺還會直接將通話轉接至對方。問題是,在人們眼中,114是不折不扣的公共服務平臺,運營商這麼做正當嗎?

  114搞優先報號、介入商業運作,問題可能比競價排名更為複雜。如果説競價排名的主要問題是企業介入搜索結果、涉嫌不當得利,114涉及的問題卻不只這些。因為,百度是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而114所屬機構的性質卻沒那麼單純。據報道,114在北方由中國聯通經營,在南方由中國電信經營,成立初衷是打造一個公共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查詢服務。這兩家公司均為國有公司,國有公司能否把公共服務平臺的公信力轉化為商業利益,這很值得懷疑。

  應該説,正是114所屬機構的企業定位不清,才造成了類似這種公共服務和商業運作混淆的狀況。現實中,這些公司雖然屬於國有(或國有控股),承擔着相當的公共服務職責,可從老百姓口袋裏掏錢的本事一點都不小。這些企業要麼過於追逐自身利益,要麼刻意掩飾其所具有的公共服務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期待這些企業強化公共服務意識,只能是緣木求魚。

  像114這樣的公共服務縮水、變味現象,也出現在許多著名國企身上。就拿四大國有銀行為例,近幾年來這幾家銀行任意增加收費項目、動輒提高服務費用,就頗受詬病。個中關鍵在於,雖然公眾仍把這些銀行看作公共服務機構,卻不知道它們早已市場化,成為高度逐利的商業機構。這種角色錯位,既造成了公眾的失落感,也讓相關機構的運作偏離既有軌道。

  114已然蛻變,公眾卻仍用老眼光看之,這很容易造成公眾過於輕信相關機構,而相關機構卻拿這種信任博取經濟利益的局面。從114服務變味,不難看到國有公司偽市場化之後果。所以,必須清楚界定企業性質,讓商業的歸於商業,公共服務的歸於公共服務,這樣才不會讓人無所適從,乃至上當受騙。只有拆穿相關機構的變色外套,這種借公共服務名義行商業經營之實的現象才會減少。 (魏英傑)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公共服務
  • 服務平臺
  • 增值
  • 李鬼
  • 競價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