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晶瑤:積分入戶不宜過於以學歷論英雄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0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1年上半年農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區居民戶口的城鎮戶籍人員積分制入戶名單第二次公示結束,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正式公佈了1000名積分制入戶名單。在積分入戶政策上,大學本科可得80分,緊缺工種得10分,參加獻血、慈善捐贈等社會服務等也可得分,單項最高分不超過10分。(9月15日《南方日報》)

  對於即將通過積分入戶政策成為“新廣州人”的千位行業精英來説,這無疑是樁大喜事。這種身份的變更,可以看作是城市對其辛勤勞動的價值肯定,也展現出城市的包容與接納。

  這份名單體現了積分入戶制度設置的初衷,增強了外來人員對城市的歸屬感,讓他們更加有希望、有盼頭,更加辛勤勞動。但細研積分入戶的計算方法,給人感覺仍有瑕疵。 

  “博士(100分),碩士(90分),大學本科(80分),初中(5分)。專業或工種積分:緊缺(10分),重點發展行業(10分),近5年內,參加獻血每次積2分;參加義工、青年志願者服務每滿50小時積2分,最高不超過10分……從積分計算辦法上可以看出,高學歷是首當其衝的得分大項,而相比之下,獻血、做義工、志願者服務都變成可有可無的雞肋。而廣州有大約450萬非廣州戶籍人員,與龐大的分母相比,每年1000個積分入戶指標顯然是僧多粥少。這樣看,積分入戶的象徵意義明顯大於實際意義,但正因如此,制度設計才更需要體現出城市戶籍開放的公平、平等。

  將學歷作為權重最大的計算項,固然有著設計者的良苦用心。與是否獻過血,有否慈善捐贈相比,學歷顯然最容易核實,造假的可能性最小,數據統計也相對容易,一紙學歷證書立刻高下可分。而按照傳統觀念,在高等學府中走過一遭的人,多數都算得上是讀書人。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擁有穩定工作、住房的比例都相應地會高一些。推導出的結論,自然是這樣的“英雄”更是城市急需的人才。

  然而,這樣的考評體系,貌似是在尊重知識,實際上偏離了積分入戶的本意。對城市貢獻的大小,不應從過分狹義的角度考量,對於眾多未必滿十八歲就進城打工、在城市生活數十年的進城務工人員來説,他們將生命的黃金時間都給了城市,他們對城市的貢獻,未必就不如一名剛剛畢業的博士。可按照這一計分法,他們的得分是如此的懸殊。其實,這些子女只能在城市借讀的學歷相對較低的打工者,對於打拼了大半輩的城市的依附度,顯然要比那些更有條件自由遷徙于各大城市的高學歷者高得多。

  城市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也是見仁見智。就拿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來説,每到年節,都會呈現出保姆荒、廢品荒、用餐荒的跡象。從這一點上來看,城市對於人才的包容和吸納應當體現出兼容並濟、廣納百川的精神,而不宜以學歷論英雄。鋻於廣州千人積分入戶名單僅僅是首次試水,也需要在以後的推行中不斷完善,建議未來各地在設計積分入戶時,都能夠進一步細化考評的項目,將居住年限、現實貢獻等因素納入計算內容,提高繳納社保、參加志願服務等對城市有益貢獻項目的評分比例,更加公平地圓更多外來者的城市夢。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入戶政策
  • 積分計算
  • 學歷證書
  • 人才
  • 積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