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評:坑人的“地溝油”如何流出餐桌?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針對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收購“地溝”煉製、銷售食用油問題,近日,公安部統一指揮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歷時4個月,成功破獲一起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這也是全國公安機關首次全環節偵破非法收購“地溝油”煉製食用油,並通過糧油公司銷售給群眾的案件。(中廣網 9月12日)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各級各部門不斷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公安機關展開“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之際,成功偵破這起大案要案,令人欣慰,值得祝賀。但欣喜之餘,人們不禁要問,在一片“嚴打”聲中,“地溝油”如何能一路“闖關”,流向了餐桌?

    一是源頭沒卡死。據調查:“在不少城市,餐廚垃圾沒有專門的部門回收”。在筆者參與制定的本市“地溝油”管理規範性文件中,回收職責被賦予了城管建設部門。説實話,對大型餐飲單位,集中回收尚可實現。但對為數眾多的小飯店、小餐廳和小食堂,集中回收費用高,難度大,實施較為困難,難免存在回收乏力甚至是缺失的問題,這是造成“地溝油”流向社會的主要原因。

    二是執法不到位。按照有關職責分工,食品採料、生産、流通和使用,分屬質監、工商、食品與藥品監督及衛生等部門分段監管。僅以本案為例,“地溝油”不但流入河南、山東、河北的糧油批發市場,甚至有制藥企業在使用“地溝油”做藥物培養基,還有部分非食用油企業已註冊食用油品牌,用“地溝油”進行勾兌生産食用油。另據非法銷售者稱,她在市場經營糧油生意兩三年,未見相關部門上門抽檢。由此可見,在對“地溝油”“地下産業鏈”的查處上,相關部門缺乏積極作為甚至是不作為。反過來説,如果有一個部門能及時發現、徹底查處,“地溝油”也不會如此輕易的“變身上桌”。這恐怕也是公安機關採取全環節辦案的原因。所以,監管不盡責不到位,是“地溝油”源源流淌的關鍵原因。

    三是末端銷路不通。“地溝油”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可以用作生産生物柴油等化工産品的原料。但有關企業為什麼要涉險用於生産食用油?一是分離容易、加工簡單、成本低、利潤高,高額暴利吸引了不法分子和企業參與其中。二是生産出的生物柴油,沒人收購使用,産品沒銷路,市場銷售不暢。這恐怕是“地溝油”不能科學合理利用的重要原因。

    四是監測有脫節。本案中生産“地溝油”的“黑工廠”,打著生物能源高新技術企業的旗號,幹著非法煉油的勾當。但據調查,目前,對“地溝油”進行再加工的生産企業,沒有明確的監管單位;對“地溝油”及其危害也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對跨省作案,跨行業違法加工銷售案件的查處,缺乏統一的指揮協調機制。這些都給監督執法、辦案定罪帶來困難。這些監測管理上的盲區和滯後,是縱容“地溝油”肆虐不可忽視的原因。

    如此看來,要從根本上管住“地溝油”,實現“化害為利”、“變廢為寶”,不是一朝一夕、一兩個部門的事,而是一項科學規範、統籌兼顧的工程,必須進行整體設計、立體實施。

    一是切斷地下網絡。突出源頭治理,避免“地溝油”外流。鼓勵社會各界監督舉報,堅決取締“黑作坊”、“黑窩點”、“黑市場”、“黑工廠”,切斷非法回收、加工、生産、銷售“地溝油”的鏈條和網絡。

    二是嚴打違法行為。依法從重從快懲處違法犯罪分子;嚴格落實食用油生産、經營各環節的監管執法責任和措施;進一步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糧油批發市場及食用油、食品和其他相關企業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並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自覺抵制使用。採取多種渠道和方式,教育引導消費者掌握辨別“地溝食用油”的常識,打消貪圖便宜的心理,不購買不使用“地溝食用油”。

    四是啟動問責程序。不斷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綜合協調機制,廣泛開展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聯合執法行動,實現無縫隙、無盲區、全覆蓋、全過程監管。對監管不力、執法不嚴、不作為的部門及單位,實施最嚴厲問責。

    五是探索無害化利用。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實現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探索“地溝油”科學利用的方法和途徑,開闢生物化工産品銷售市場,讓“地溝油”華麗轉身,造福社會。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地溝油
  • 地溝
  • 資源化綜合利用
  • 問責程序
  • 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