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扶跌倒老人需“道德”,也需“技術”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扶不扶跌倒老人,竟然成了兩難,救不救失火手術室的病人,也成了兩難。這背後,道德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找到那些技術和制度的不足並改進,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路徑。

    據《新京報》報道,衞生部6日公佈的《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跌倒老人不要急於扶起,不要隨便搬動,要分情況進行處理。

    從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許雲鶴案,老人跌倒是否應該扶起,不斷引發道德爭議,在這樣的背景下,儘管衞生部強調出臺這樣的技術指導“與社會事件無關”,但不少人還是把這兩件事“湊”在了一起。

    衞生部此舉並無不妥。一直以來,關於老人跌倒話題的討論,有人將道德批判和技術專業的追問混為一談,甚至用道德批評替代了對技術專業的追問。其實,道德和技術並不矛盾,幫助跌倒的老人,既需道德自覺,也需技術指南。解決道德問題,可以避免“老人跌倒無人幫”的困境,而多一些“扶跌倒老人技術指南”這樣的科學知識,同樣能讓更多的人放棄恐懼心理,敢於伸出援手。

    或許,面對老人跌倒,很多人並不是擔心扶起會被對方反咬一口,真正擔心的,是老人身體的特殊性,他們多身弱體衰,疾病纏身,一跤跌倒很容易引發意外的傷害,此時,倘若僅憑着一腔熱腸施以援手,則有可能好心辦壞事,導致老人受到二度傷害。

    對此,衞生部的“技術指南”無疑顯現出了其價值,它從醫學的角度歸納了老人跌倒後可能引發的傷害後果,並給出了不同情況下的解決辦法,如此實用的指南,有利於改變人們在面對老人跌倒後束手無策的尷尬,通過制度規範的引導,幫助人們擺脫畏懼行善的心理。

    最近的上海手術室火災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事故發生後,輿論大多批評醫護人員臨陣脫逃。可是,最終的調查結果,卻非人們想象得那麼簡單,原來當時手術室失火後,醫護人員面臨着兩難:不搬離病人,病人會有生命危險;若要搬離病人,因為手術床是固定的,必須去除病人的呼吸機,採用簡易呼吸器,這勢必會讓大量有毒氣體進入病人體內,病人也有生命危險。

    因此,在追問醫德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追問,為什麼醫護人員會陷入“兩難”,這背後有着怎樣的制度性因素?如果醫院的各種應急保障制度和設備到位,比如病房安裝有淋浴器可以滅火、手術床可以移動、有備用電源,病人可以被安全地轉移,醫護人員還會成為“醫跑跑”嗎?

    扶不扶跌倒的老人,成了兩難;救不救失火手術室的病人,也成了兩難,而這背後,道德其實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找到那些技術和制度的不足並改進,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路徑。這往往是被很多“道德批判”所淹沒的問題。

    當然,話説回來,考慮到技術性的因素,並不是説公民的道德自覺就不重要。或許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幫扶跌倒的老人,但是,給120、110打個電話總該會吧?道德自覺和技術知識雙雙具備,或許倒地無人幫扶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技術指南
  • 道德
  • 道德批判
  • 老人
  • 病人
  • 道德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