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余豐慧:銀行股遭遇大筆減持説明啥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1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銀行業績越好股價越大幅下跌。同時,沽空銀行股的大機構大筆減持。賺得盆滿缽滿的銀行只是表面的光鮮而已,其內部存在的巨大隱患正在逐漸顯露。

    據港交所股權資料,工商銀行於今年8月26日,再次遭遇社保基金場內減持,減持數為900萬股H股,每股平均價4.92港元,套現4428萬港元,持有H股由16.01%降至16.00%,這是今年社保基金第三度申報減持工行。(據8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

    截至8月31日,16家上市銀行半年報公佈完畢。統計顯示,上半年共實現凈利潤4610.88億元,同比增長34.27%。按理説,有這麼好的業績支撐,銀行股應該受到投資者青睞,進而股價呈現強勢。然而,現實卻背道而馳,業績越好銀行股價越大幅下跌。同時,沽空銀行股的大機構大筆減持。

    繼社保基金減持之後,8月29日晚間及30日中午,美銀、建行先後對外宣佈了美銀擬減持建行131億股H股的消息,出售的股份約佔美國銀行目前持有建行股份的半數。

    像美銀這樣的外資機構減持可能有其內部財務原因,但是,社保基金大幅減持似乎更加讓市場難以理解。社保基金的掌門人是前央行行長、曾經在商業銀行基層行、總行都擔任過“一把手”的戴相龍,對國內商業銀行可謂瞭如指掌啊。為何年內3次大幅減持工行、中行股份呢?必然有其深層次原因。

    筆者分析,賺得盆滿缽滿的銀行只是表面的光鮮而已,其內部存在的巨大隱患正在逐漸顯露。

    收入不可持續性是首要制約因素。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長迅猛的原因有二:上半年息差收入逐步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增速迅猛。息差收入擴大的基礎是貸款增加,而貸款是消耗資本的主要指標,隨著新的資本監管協議的執行,受制約非常之大。

    同時,國際商業銀行息差都非常之低,縮小息差收入是大勢所趨,特別是隨著不對稱加息訴求提高,銀行依靠息差增加收入的潛力越來越小。

    目前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來源主要是把傳統不收費的櫃臺服務開始收費,鮮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能夠給客戶帶來高收益的産品。民眾對銀行收費意見異常之大。因此,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沒有成長性。

    資産質量堪憂,風險正在逐步暴露。2009年大放貸形成的貸款風險已經逐漸開始顯現。房地産貸款風險已經開始顯露。截至6月30日,14家上市銀行逾期貸款總額已達3859億元,較年初增長6%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房地産業逾期貸款(據8月31日《經濟參考報》)。房地産調控政策從緊導致開發商資金鏈出現問題,由此産生的銀行逾期貸款風險在第二季度逐步顯現。

    此外,目前在國有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1.5%的背景下,央行又將保證金納入到繳納存款準備金範圍內,這將導致一些商業銀行頭寸資金緊缺。

    而商業銀行內部低效的管理也為其日後成長埋下隱患。一些大型銀行空挂一個上市公司的招牌外殼,內部管理仍是低效率、行政化那一套。

    從以上分析,也就不難理解銀行股為何會遭到大筆減持、股價大幅下滑了。

    □余豐慧(河南 職員)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減持
  • 建行股份
  • 息差
  • 社保基金
  • 上市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