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建華:社會底層不應被排除在社會之外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30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7日,幾位一大早出門找工作的農民工到西安木塔寨附近的永陽公園休息,沒想到突然來了幾個保安拿狼牙棒把他們攆了出來,讓他們又氣憤又傷心。公園保安表示,這邊正對的就是高新管委會,各位領導都會有來有去,農民工形象不好、素質低。

  因為農民工的身份,被公共場所管理者粗暴地驅趕出去,這是對農民工的歧視和排斥。這一幕映照的是我國社會底層的境遇,他們面臨社會歧視和社會排斥,我們應當予以高度關切。

  不論發展狀況如何,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社會底層,當然在不同國家,社會底層的涵蓋範圍可能並不一致。在當下,社會底層這個概念正面臨著消失,換句話説,底層概念發生了分解與轉移,變成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失業者或者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等等。其實,依據他們的受教育狀況、財富狀況以及生活處境等共同特徵,標示為社會底層,也許更符合當下的社會現實。與之相對的是,中間階層概念倒是通過不同形式被整合起來。

  社會底層遭受的歧視和排斥幾乎無所不在。比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資源的分配,對他們有所區別;比如公園、圖書館、公共交通等公共場所對他們不大歡迎,哪怕這些場所是免費的,宣稱向所有人開放;在社會交往中,他們也常常遭到嫌棄與厭惡。

  令人不安的是,這種歧視和排斥幾乎是系統性和制度性的。歧視和排斥社會底層已然成為一種社會心理,以致成為一些底層社會成員的“自覺”,比如,近日在福州,一位農民工乘公交車時怕弄臟座椅而坐在臺階上。

  底層社會成員的某些生活現實,也被轉換成價值判斷,並予以貶低。比如説,缺乏教育或者沒有受過教育,被天然等同於愚昧、無知的代名詞,而貧窮則被視為恥辱,是個人失敗的證明,道理似乎簡單:社會給了你機會,你沒有能實現“上升”,那就是個人的無能和失敗。與這一種狀況相對的是,市面上層出不窮的《成功學》,無不在宣揚只有坐擁財富、成功才是有價值的人生。在制度層面上,社會底層在各種資源與機會的配置制度中處於劣勢甚至出局的地位,尤其在收入分配、子女教育等方面明顯不利,向上的社會流動也越來越困難。

  需要正視社會底層及其社會生活處境,他們不應該被排除在社會之外,他們應該獲得應有的社會關注和社會位置。檢視一個社會的文明公正的程度,社會底層的境遇往往是衡量的標尺之一,社會底層也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個社會無疑是高度文明、高度公正的。

  從先進國家的經驗來看,一個社會文明地對待社會底層,其途徑無非在於:一是尊重社會底層,二是國家保障社會底層享有體面生活。就我國而言,當務之急在於消除系統性的、制度性的歧視和排斥,以切實有效的措施讓社會底層共享發展成果,成為具有尊嚴感、幸福感從而也具有歸屬感的社會成員。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