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環球時報社評:請康菲別做“文明的無賴”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6日 0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渤海漏油事故發生兩個多月後,肇事的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昨天第一次召開媒體見面會,記者問康菲能否學BP(英國石油公司)設立賠償基金承擔漏油責任,康菲石油中國總裁司徒瑞回答説,“康菲和BP不能做對比”。

  康菲為什麼不能和BP比呢?司徒瑞沒有詳細解釋。對這起事故,中國公眾最氣憤的就是“中國不能和美國比”。BP在美國漏了油,被判設立200億美元的賠償基金。但在中國肇事的康菲卻先瞞報,繼而推卸責任,後又處置不積極,賠償多少錢至今沒有著落。中國輿論對康菲的譴責接連不斷,但康菲一直“舉重若輕”。

  康菲的糟糕表現首先當然是其企業道德的真實反映,但同時它也是中國大環境的産物。美國罰BP,依據的法律有好幾部,如《清潔水法》、《石油污染法》、《瀕危物種法》等等,中國罰康菲,能依據的只有一本原則性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該法規定海上石油勘探開發造成污染的罰款上限是20萬元人民幣,如何利用該法進行生態索賠,中國沒有經驗。

  中美之間的類似差距無處不在,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康菲要是比BP更積極才奇怪。康菲就像一些在華的歐美人,他們在國內時普遍挺守規矩,但到了中國就學會闖紅燈,不走人行橫道,甚至翻馬路上的護欄。一些在華時間長的跨國公司,對各種“潛規則”比中國公司還熟悉,行賄、盤剝弱勢員工的骯髒事都沒少幹。

  康菲把渤海鑽出了漏洞,也鑽出了中國法制上的漏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不久前發佈公告,公開選聘溢油索賠案件法律服務機構。康菲是國際大公司,有著豐富的法律經驗和強大律師團隊。康菲被普遍預期將最大限度地進行“反調查”和“責任規避”。康菲迄今的道歉都是輿論壓力“擠出來的”,看不出他們有用與“國際標準”相稱的實際行動向中國社會致歉的意願。

  康菲現在的表現,比假如是一家中國國有石油公司處在同樣位置,要“從容”得多。如果完全是中海油的責任,中國輿論定會對其大加鞭撻,裝備微博後中國輿論的力量,其強大程度足以讓國有公司和政府機構“屈服”。但面對康菲,中國輿論對如何制服它不熟悉。鐵道部是必須買中國輿論賬的,但康菲可以不。它可以抓住中國的種種法律漏洞,做一個“文明的無賴”。

  總之,在海洋保護法不健全的中國,渤海漏油事件除了是法律問題,更是道德問題。康菲漏油的實際後果有多大,它所做的補償就應該有多大,這是幼兒園的阿姨們都會教給孩子們的道理。BP的先例擺在那裏,所有中國人都會把康菲跟BP比,康菲不比也得比。如果康菲用律師的唇舌,而不是自己的良心應對這場危機,全體中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它不肯在渤海現場支付的賠償,必將通過它在中國市場的名譽崩潰一點點補回來。

  中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心也是公平的。請康菲自己在眼前利益和中國市場的長遠利益之間做選擇吧。▲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