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林蕭:如何破解茅盾文學獎的“矛盾”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4日 1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根據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公佈的最終結果,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醒龍的《天行者》、莫言的《蛙》、畢飛宇的《推拿》以及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5部作品最終勝出。評選結果一揭曉,便在學界和讀者中引起了巨大爭議。(8月24日《廣州日報》)

  茅盾文學獎作為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自從誕生以來,有關它的質疑和爭議之聲就不絕於耳。從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來看,獲獎作品的知名度及流傳範圍始終是爭議的熱點,迄今為止,除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陳忠實的《白鹿原》等少數幾部作品能讓人記憶猶新外,其他的作品要麼很少有人閱讀,要麼讀後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這樣的作品別説能流傳下去,能不遭人唾罵都已屬幸事,畢竟茅盾文學獎是由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一手出資設立的,平庸作品頻繁獲獎怎能對得起茅盾先生,又如何能起到推動文學事業的作用?

  此次公佈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結果,5位獲獎作家中除了劉震雲外,其餘4位均為中國作協會員,這也是公眾質疑的焦點,認為茅盾文學獎已成為公開的“關門評獎”,而被公眾普遍看好的網絡文學作品無一獲獎。爭議點還在於,此次獲獎作品中,張煒的《你在高原》長達450萬字,相當於6部120回的《紅樓夢》,評委麥家表示,“我覺得把它看完是我的責任,所以咬著牙用一天半的時間把它讀完了。”麥家“咬著牙”才讀完《你在高原》,其餘60位評委中只有10多位進行了通讀,更多的評委連作品都沒仔細看就評定為獲獎,既讓人看不到評委的認真負責,評獎的公正性也根本無從談起。《你在高原》如此,對於其他20部數千萬字的入圍作品而言,評委能認真到何種程度也就可想而知。沒有認真閱讀卻評出獲獎作品,不客氣地説,這樣的評獎恐怕連小學生作文評獎都不如,評委如此評獎又如何能擔當起全國最高文學獎項的重任?

  早在幾年前,就有專家指出,稱茅盾文學獎嚴重偏離了獎項的宗旨,已成為名不副實的“矛盾獎”。清華大學教授肖鷹經過多方論證後,批評“茅獎”不僅未能實現國家最高文學獎的價值,而且基本上喪失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和文學引導作用,希望“茅獎”能暫停十年。由此可見,“茅盾獎”演變成“矛盾獎”,第八屆“茅獎”的評選既不是起點也非終點,僅僅是“矛盾”的一個體現,只不過在商業化日益劇烈的當下,伴隨著媒體功能的強大,越是大獎的出爐就越能引起公眾的質疑,事實恰恰證明,公眾的聲音無疑是客觀公正的,因為相對於參評作家或評委而言,公眾沒有任何利益糾葛,他們只是作為旁觀者和見證者實話實説。

  很顯然,一味地叫停“茅獎”並非明智之舉,那麼,既然“茅獎”要繼續評選下去,該如何破解個中“矛盾”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從評獎體制入手,必須打破現有的官方壟斷規則,作品報送、參評標準、評委人選,應該由官方和民間共同完成,從源頭上確保評獎程序的科學、嚴謹;其次必須讓評獎全程公開、透明,變“關門評獎”為“開放評獎”,評獎過程中讓公眾廣泛參與進來,確保評獎的客觀、公正;此外,必須健全監督、追責機制,對於評獎過程中的拉關係、不盡責等行為必須嚴懲,對於失職者終生不得參與任何評獎,並進行重罰,通過多措並舉使“茅獎”沿著積極、健康的軌道前行,真正推動我國文學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