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俄媒:西方用“民族問題”算計中國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4日 11: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8月22日文章,原題:美中競爭的西藏“棱面” 複雜的中美關係正逐漸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內容,它不僅涵蓋亞太地區,而且涵蓋全世界。

  文章稱,一些專家認為,美國外交對中方使用的是當初對付蘇聯的手段,即有選擇地合作和堅決地遏制。在中國識破“中美國”概念不過是簡單的詭計之後,可以預計,遏制將成為今後的重點。不久將在蘇聯的廢墟上“隆重”紀念其解體20週年,但就中國而言,對此事件的回顧具有警示意義。

  眾所週知,毀掉蘇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民族問題”。蘇聯的民族問題遠未解決,新獨立國家在蘇聯解體後20年的發展結果讓人更沒有理由樂觀。到現在人們都在熱烈討論,能否在特定歷史階段將中國的某些現代化經驗在前蘇聯地區付諸實施。想必中國政府在自己的民族政策中完全吸取了蘇聯的悲慘教訓。

  當然,這一事實肯定會引起不懷好意者的憤怒,但在內外挑戰增多的情況下,積極理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憲法的提法)的經驗很有必要。

  文章認為,中國當局在其內政中也面臨民族宗教問題,其特點是每當中美對話中的相互不理解加深時就會惡化。中國版圖內有新疆、西藏和內蒙古等自治區,其地位在憲法等一系列法律中得到確定。同時,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模式與西方的自由模式和蘇聯的聯邦制模式有本質區別。

  這種模式更多不是基於權利而是基於務實,並把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傳統儒家治國學説相結合,它根據不同情況分成幾種自治類型。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醫療衛生領域的權利比政治權利受到更大程度的保護。它無疑在經濟、文化以及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方面取得了成果。

  最近,中國民族地區穩定受到嚴峻考驗。例如,西藏議題在西方相當流行,但其內容要麼是世俗化、膚淺的佛教,要麼是一系列學術研究,其中多數都帶有政治偏好的烙印。西方研究者對藏民或明或暗的同情,以及對遵守國際法的不斷呼籲,都成為在中國爭取藏人權利鬥爭的利器。

  文章認為,對於史實的片面解讀、不願從整體上看待事件再度暴露出西方的偽善。歐美媒體在使用“人權”、“自由” 等典型的西方字眼時,常常無視藏人的歷史文化特點、藏族同漢族漫長且非同一般的關係以及西藏複雜的社會結構。

  在西方作者的著述中,較少注意到境外藏人的社會層級劃分,以及藏人內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中國的民族政策在西方往往受到不加區分的批評,但隨著時間推移它顯然在不斷進步,不應僅僅給它畫黑線。

  文章認為,誠然,讓西藏更緊密地融入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需要一定代價。不過,諸如社會分化、多個世紀的經濟活動形式受衝擊、一些農村居民被邊緣化等現象並非西藏或中國所特有,而是當代經濟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它不可能不觸及世界各地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的傳統社會。在這種背景下只對中國,而不向美國或巴西提出不滿,這是匪夷所思的。至於保護古老的藏族文化,這方面的實際情況並不像一些親西藏網絡媒體報道的那樣糟糕。

  文章稱,不管相關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態勢如何,都會有人繼續利用“蒙古牌”、“維吾爾牌”和“西藏牌”對付中國。地緣政治算計和削弱競爭者的意圖,還會不斷打著同情受北京“壓迫”邊疆地區的悲慘命運的人道主義幌子。不過,面對瞬息萬變的形勢,中國的民族自治模式將展現出靈活性和有效性。“新國際秩序”的設計師未必能向中國人民提供比陷入長期混亂、犯罪猖獗和血腥部落紛爭的拉美、非洲或大中東更有吸引力的前景。(作者安德烈阿列舍夫)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