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唐偉:“先看病後交錢”須有“兩手”托底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3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病人住院不用先交押金,出院只交納自付部分。最近,山東兗州市中醫院的“先看病,後交錢”改革引發社會關注。截至目前,兗州市中醫院已有7000名住院患者享受“先看病、後交錢”政策,佔全部住院病人的近90%,沒有發生一起逃費病例,也沒有1人簽署分期還款協議。(8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

    先看病,後交錢,不僅是一種結算方式的變化,也是醫院管理者理念的改變。這種模式如同購買服務一樣,消費者總是先消費後買單,並由此來檢驗服務者的態度和水平。但看病畢竟不同於一般消費,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患者其實沒有多少話語權,由此引發的醫患地位的不對等,必然導致結算方式的差異。

    其實,“先看病、後交錢”的模式過去之所以鮮有實踐,一是社會道德滑坡,個別患者“惡意逃費”讓醫療機構會産生“杯弓蛇影”的心態;二是國家救濟和補助措施不夠完善,對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還無力全部承擔責任。假若只有醫療義務承接而無政府責任兜底,就無法解決醫院的費用風險,也就無法激發其積極性。

    如果沒有社會道德和政府責任托底,受傳統觀念以及資金壓力的影響,“先看病,後交錢”改革就可能限入困局。事實上,從“神木醫改”可以看出,如果地方財力雄厚,不但能解決低收入群體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還可以讓全民享受“免費醫療”。從現實情況來看,有了醫保報銷的兜底,隨著報銷比例的增加,一般的門診或手術中個人的支付額度已經大大減少,患者基本能夠承受,故賴賬的可能性也相應降低。

    然而,如果沒有解決大病患者、貧困人口以及未參保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先看病,後交錢”仍然只能局限為一種營銷模式。從筆者多年的從醫經驗來看,兗州市中醫院此模式面對的群體仍然單一,接受的病種也極為有限,“先看病,後交錢”仍有很高的門檻。可以肯定的是,在時下醫患關繫緊張沒有緩解的情況下,“先看病,後交錢”帶有很強的選擇性和片面性。譬如之前媒體報道的武漢市商業職工醫院,26年沒要國家一分錢,卻讓普通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實行的“分娩封頂價”和“議價手術”,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本質上也僅是技術層面的改變。僅作現有看病模式的複製,“先交錢”和“後交錢”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因此,要真正實現“先看病、後交錢”模式的推廣,必須要有社會道德和政策制度托底作為保障。一方面,患者和醫生的道德水平都應有較大提高,同時需要構建起全民的個人信用體系,加大個體的失信成本,倒逼患者個體誠守信用;另一方面,需要有政府兜底的責任為依託,對於那些確實沒有償還能力者,政府應當承擔起救濟責任,使醫院免遭損失。社會誠信體系的完備,國家救濟制度的完善,也是國外經驗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看病貴
  • 看病難
  • 免費醫療
  • 中醫院
  • 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