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警惕慈善成為牟利的工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9日 07: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非希望工程”項目的利益譜係幾乎一片朦朧,希望相關各方繼續向公眾説明情況。只有用最苛刻的標準公開,才能澄清事實,挽救公信。

  “中非希望工程”事件繼續發酵。公眾的好奇心繼續被“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和“全球華商未來領袖俱樂部”牽著走。公眾質疑的正是,慈善平臺和這些商業平臺之間究竟有何關係,是否存在利益勾連。

  近年來,國內慈善事業的發展雖是高歌猛進,卻也在很多時候泥沙俱下。現在,尤其警惕的是把慈善當做牟利的工具。

  “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官方網站上的組織結構圖顯示,“中非希望工程”和全球華商未來領袖俱樂部、儒商夫人俱樂部、天九儒商投資集團等都是“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平級的下屬機構。這種盈利機構與非盈利機構混雜的組織結構,非常令人困惑。

  很多企業家和知名企業也搞慈善活動,他們要麼以項目制、要麼以獨立基金會的方式運作,但不論是採取哪種方式,這些慈善項目皆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與企業的經營業務無關,更是獨立於企業的組織架構之外。機構不獨立,慈善怎麼能純粹呢?“中非希望工程”能否保持充分的獨立性和公益性,就是令人擔憂的事情。

  這種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記者獲得的一份“全球華商未來領袖俱樂部”宣傳資料顯示,在俱樂部服務內容中,會員將有機會與全球政要互動交流,還將在慈善公益活動中“實施協會發起的希望非洲工程”。如果“希望非洲工程”成為交錢才能入會的“未來領袖俱樂部”的服務內容之一,那“中非希望工程”能否徹底擺脫“投資回報”的嫌疑呢?

  再比如,一位曾經參會嘉賓向本報記者爆料,就在昨天盧俊卿還現場勸募嘉賓支持“中非希望工程”,他稱,這會讓華商很有面子,“給非洲捐過錢,挂個友好大使的頭銜,別人會覺得這個企業家壞不到哪兒去。”

  對於這些質疑,盧氏父女或許都應予以回應。

  現在,很多企業家搞慈善,也有一些“私心”。他們或者把慈善當做謀求商業利益的“敲門磚”,或者,想在從事慈善的同時也能賺到錢,如郭美美事件中曝光的中紅博愛,就是如此。總之,很多人試圖通過一些所謂的“模式創新”將公益和私利兼顧,讓慈善和企業家實現共贏。這麼做不可避免落入慈善倫理的悖論之中。

  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是,即便從事最純粹的慈善事業,都要承受強大的道德壓力和社會監督壓力,容不得有半點瑕疵;那些想通過慈善公私兼顧的,無疑將承受更加苛刻的監督。或許,要贏得公眾的信任,不但其慈善項目賬目要一筆筆公開,甚至私人企業的賬目也要一筆筆公開。

  這種模式下,企業家支付的成本相當高昂,而且道德風險極高。事實上,現實中很難做到。很多人不但難以達到其所宣傳的良好目的,反倒是利用慈善牟利,玷污了慈善,嚴重損毀了慈善事業的公信。慈善界也應該認識到,這也不過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發展方式。

  現在,“中非希望工程”項目的利益譜係一片朦朧,希望相關各方繼續向公眾説明情況。只有用最苛刻的標準公開,才能澄清事實,挽救公信。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