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美媒:中國凸顯經濟刺激政策後遺症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8日 11: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美國《洛杉磯時報》8月16日文章 原題:中國凸顯經濟刺激計劃“後遺症”  北京西南的首地大峽谷購物中心是一個五層高玻璃立方體建築物,包含多放映廳影劇院,有多家國際品牌入駐,比如絲芙蘭,但卻缺失零售業最重要的因素——消費者。


  在悶熱的下午,購物中心只有零散的顧客,享受免費空調、品嘗美食。商場導購基本無所事事,打著盹兒、伸著懶腰或者玩著手機。這座購物中心建於中國基礎建設狂熱投資之時,這座昏昏欲睡的商場也許將來會成功,但是目前看來,這個項目僅僅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中沒有“花大錢”的原因:中國在還上一次經濟危機的帳。


  為了防止本國捲入2008年金融危機,北京出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中國在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十幾億,並且鼓勵銀行打開信貸市場的“水龍頭”資助住房、辦公大樓和零售商場等建設。


  雖然有效幫助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但是如同服用“興奮劑”一般,這項措施産生諸多“後遺症”——貸款激增,促使中國出現通貨膨脹,讓每個中國人都嘗到了苦頭;豬肉、蔬菜和其它日常消費品價格增長,政府不得不擔憂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房地産泡沫的産生,讓上百萬的中國人無力承擔房價,加重了貧富差距。


  與此同時,中國債務水平到達新高度。6月份發佈的一份國內審計結果顯示,中國地方政府,作為基礎建設熱潮的消費者,負債程度相當高,其債務約為1.65萬億美元,幾乎是中國年GDP的三分之一。


  面對這些問題,中國試圖通過升高利率以及加緊借貸標準控制來為其經濟緩慢降溫。經濟增長放緩已經出現諸多標誌,比如汽車銷售量下降、部分工廠倒閉和房地産成交量下滑。


  國際和國內市場上對中國最大的擔憂就是所謂的經濟“硬著陸”。如果歐洲和美國出現經濟倒退,中國製造的商品需求下降,面對新一輪經濟危機,北京將無法再次享受經濟成果。


  分析人士指出,解決中國面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提高內需以推進經濟增長。相比美國個人消費佔GDP總數的70%,中國僅約為40%。


  鋻於中國增長模式長期依賴工業而非個人消費的實際狀況,拉動內需並非易事。中國消費正以年均8%的強勁速度提高。中國大城市“蘋果”和“必勝客”火熱的銷售狀況表明了中國潛在的消費實力。中國新出現的百萬富翁也格外鍾情“保時捷”和“卡地亞”等奢侈品牌。


  近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高。許多觀察家也因此認為,中國正積極採取行動消除通貨膨脹,緩解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趙小俠 譯)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