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小為:持續關注文件偽造事件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7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繼國家稅務總局15日發表聲明澄清“47號公告”及其解讀稿均係偽造後,社會包括媒體開始了一次自我糾正。比如一些媒體在該新聞所在版面的重要位置向讀者表達歉意,還有一些媒體在積極調查“公告”傳播的路徑。

  就目前所能查到的源頭來看,一個名為“稅屋”的網站最先發佈了偽造公告,此後被兩個會計專業網站相繼轉載。“稅屋”的負責人表示,“公告”是在搜索別的文件時偶爾發現,他同時承認,現在已經無法找到原來的出處。如果情況確為如此,那麼只有在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介入下,才可能搞清楚真正的發佈者。

  儘管目前許多問題仍難厘清,事件牽涉的具體人、事還模糊難辨,但無論是之前陷入尷尬的媒體進行道歉還是追蹤調查,都顯示了一種社會的自糾與自凈。應當説,面對重大謠言事件,社會系統的自糾自凈極為重要。然而,這項自行啟動的機制不應局限在某個行業領域之內。

  需要看到,偽造公告與一般性質的造謠有很大的不同。通常的謠言主要針對個人或者特定組織,內容上或許污衊、詆毀甚至重傷到個人尊嚴、組織榮譽,但客觀地説,其影響的範圍相對有限和可控。相對而言,“47號公告”涉及個人所得稅徵收,關係到國內廣泛人群,屬於重大公共政治信息。一旦此類信息所涉內容不實,造成的影響往往是廣泛而重大的。雖然此次事件表面上未造成具體的損失,但偽造公告的嚴重性並不因此弱化。

  到目前為止,除了一些媒體的自我糾正,我們還沒有獲知更多明確的信息和看到更多切實的行動。與事件中心接近的相關方都顯得過於“沉默”。第一個在紙媒上作出報道的《廣州日報》撤下了當日的電子版稿件,並在16日頭版小篇幅轉載了涉及國家稅務總局聲明的新華社通稿,其報道中提及的“有人”無從知曉;包括涉入事中的新華社,也未見有表態、解釋或聲明。國家稅務總局方面也未有更多消息,人們無從知道稅務總局在進行怎樣的調查,無從知道相關部門是否已向警方報案,或者人們仍只是在某個時候被告知一個簡單的結果,正如同15日那個簡短的公告一樣。

  事實上,一些國家也曾出現過重大事件的錯誤報道。以2004年英國《每日鏡報》刊登偽造的駐伊英軍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照片為例,由於英國政府事後證實該照片係偽照,《每日鏡報》發表聲明公開道歉,並表示將配合英國政府的相關調查,報紙董事會也于當日作出決定,要求負責刊登這些照片的編輯立即辭職。幾乎在烏龍事件被戳穿的伊始,媒體內部、政府內部、事件調查等一系列程序隨即啟動,而且整個過程都是在公眾的注視下完成,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猜疑、揣測,盡可能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也有助於社會信任的自我修復。

  反觀“47號公告”事件的進展,是當事主體已經“默默”展開調查,準備待到結果出來後再向公眾公佈還是另有隱情?我們認為,這一事件不僅要徹查,而且信息要時時保持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