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馬光遠:滿足納稅人信息饑渴遠比辟謠重要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7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偽造公告”事件背後,是對當下稅負不公平的一種反映。這或許可以看作稅務部門的一個契機,從此開始和民眾的溝通和互動。

  關於有人盜用國稅總局名義,對外發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公告》(2011年47號)”並作解讀的問題,並未隨著國家稅務總局的辟謠而風平浪靜,而是引發了民眾多個層面的解讀和思考。

  在信息傳播的路徑和速度都超乎想象的今天,這麼一個“偽造”的文件,從出爐到傳播,居然有眾多媒體集體“上當”,這的確是一個奇跡。除了造假文件雖有瑕疵,但確實不乏專業水準,以及媒體未盡核實責任外,更重要的是,偽造者利用了一個現實矛盾———民眾對新修訂的稅法如何解讀有信息渴求,而相關部門並未滿足民眾的這一信息渴求。

  我們看到,在全國人大決定提高個稅起徵點至3500元之後,新的稅法如何貫徹實施,成了民眾關注的焦點。但是,自6月30日人大常委會通過稅法修改的決議迄今一月之餘,國家稅務總局對於如何執行新稅法等大家關切的問題,並未給予及時和積極的回應。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年終獎扣稅存在明顯的問題,比如收入多少與繳稅額不成比例,“收入多一元,繳稅多2萬”。以前媒體和專業人士多次提過,認為不合理,但問題卻遲遲沒得到解決,民眾對此極為不滿。

  這些因素疊加,特別是稅收主管部門官方解讀信息的滯後,給“偽造者”提供了可乘之機。由此鬧了一齣令人尋味的“政策烏龍”。

  應該看到,隨著高層積極推行財政預算等的公開,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納稅人意識覺醒的時代,本次個稅修改,公開徵求意見收到22萬多條,創單項立法修改收到的徵求意見數之最。

  這在某種程度上恰恰説明,納稅人在權利訴求方面,越來越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稅務機關,應該順應這種訴求。特別是,從宏觀經濟的大背景看,稅收政策如何疏導民意,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公共政策課題。

  就此而言,國稅總局對於“偽造公告”事件,除了在第一時間進行辟謠之外,恐怕還應主動反思,想想在解決納稅人的信息饑渴方面應該做些什麼。

  首先,徵稅信息公開不能等著申請,民眾有疑問,就應提供答案。稅務部門如果信息發佈更加主動,或許就不會有“蝸牛”式的回應,這次“假公告”風波如果第一時間就被證偽,也就不會産生如此之大的不良影響。

  其次,要在民眾中間進行稅知識的傳播。包括從小培養納稅人的“稅意識”,比如讓小學生學完加減乘除就開始學習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計算方法。稅務部門不應只單純宣傳“依法納稅光榮”等口號,更要普及稅收計算的常識,讓大家都知道自己交了什麼稅,交了多少稅,稅去了哪。

  另外,用通俗的語言對稅務相關政策進行解讀。現在,很多稅務政策和醫生的處方一樣,只有很少專業人士能夠看懂,普通民眾讀懂那些政策,要費很多腦筋。對稅知識的陌生,使得大家看到“47號公告”就信以為真,也就毫不奇怪。

  “偽造公告”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還是對當下稅負不公平的一種反映。這或許可以看作稅務部門的一個契機,從此開始和民眾的溝通和互動。比如,偽造的公告被“辟謠”了,那麼,真的什麼時候出來?

  □馬光遠(學者)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