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彭興庭:油價易升難降的機制性障礙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0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際油價上周暴跌超過9%,但國內油價依然維持在歷史最高位。發改委規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連續22個工作日,二是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發改委稱,國內成品油價格暫不具備下調條件。(《廣州日報》8月8日)

    按目前規定,國內成品油的出廠價,主要“盯住”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再加上煉油成本和成本利潤率確定。這種定價機制雖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接軌了”,定價依據也透明了,但存在時間上的滯後,無法及時靈敏地反映市場變化,造成了市場機會的不公平。

    石油價格“易漲難落”,與這些年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剛性是分不開的。按道理,作為發展中國家,國內成品油的定價機制應該適時緩解這種衝擊,但令人遺憾的是,現行定價機制反而在油價上漲的盛宴中“與民爭利”。舉個簡單的例子,以每桶80美元為基準價,上漲4%,即達到83.2美元/桶時,發改委考慮價格上調;若以83.2美元/桶為基準價,則必須下跌4%即跌至79.872美元/桶以下時(而不是80美元以下),政府才會考慮調價。

    這種上漲和下跌的不對稱性,雖然看似不大,但在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頻繁且敏感的情況下,卻存在放大效應。再説,這個數據時刻影響著國內油價的漲落,與老百姓切身利益聯絡在一起,豈能如此不公平。

    按道理,如果是一家競爭性企業面臨進口價格上升,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萬不得已才會提高價格。“壟斷”的大樹底下好乘涼,面對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國內油企何時曾考慮過降低運營成本的可能性?該喝的天價茅臺一瓶都不少,該挂的天價吊燈就得挂,不管外面颳風下雨還是晴空萬里,石油企業的工資福利獎金“只漲不落”。在這種情況下,油價降得下來嗎?

    油價到底是漲是跌,在兩大石油巨頭主宰市場的格局中,很容易被利益集團操控。儘管發改委也下調過幾次油價,但在許多地方,油價下跌的空間往往被壟斷力量策略性地“大事化小”甚至“化無”。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有一個著名的“俘獲理論”,政府對壟斷行業的價格監督,“反而對價格起到了推升的作用”。在國內石油市場中,是不是也存在這種管制者被石油生産企業“俘獲”的事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