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戈海:有種歷史教育叫“鬼子搶花姑娘”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6: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身侵華日軍的打扮,手握“三八大蓋”押著“花姑娘”,還一臉的笑容……這不是在拍電影,而是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一景區重現的“鬼子進村”場景,在這個集體參與的旅遊項目中,遊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漢奸,還有人扮“花姑娘”。“創意挺好,可這説得過去嗎?”對於該旅遊項目拿國恥來取樂的行為,不少網友非常憤慨。而對於網友的批評,譚家橋鎮政府旅遊辦的負責人則認為,讓遊客了解這段歷史,具有教育意義。(《新安晚報》8月3日)

  手握“三八大蓋”的“鬼子”押著“花姑娘”,説這是在進行歷史教育,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不因別的,只因那顆在經濟利益衝動之下,已然失去道德底線的功利之心,正在閃耀著光彩奪目的刺茫。稍一咂摸,我們就會發現靠“鬼子搶花姑娘”的歷史悲劇來作為噱頭,進而炒作賺錢是多麼富有“創造性”:在商業利益裏,只要能賺錢的都是資源,只要能吸引關注目光,管它吹牛吹破天,刨坑挖祖墳,“無恥”就是一種資本,可無限期使用,可以不用交稅。當“鬼子搶花姑娘”都成為一種歷史教育,成為“紅色旅遊”的主打,歷史的存在意義就不再是供人們反省自身、反思時代的悲劇、喚醒人類的良知,歷史更像一齣全民參與式的叫座“電影”,只要給錢就能成劇中的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與其説“鬼子搶花姑娘”是一種歷史教育,不如説這是對人性醜惡的一次展示,它將人類的罪惡之心赤裸裸地撕開展現在你我眼前。

  想起曾經流傳在網絡上的一個橋段:有個小孩看到有位老人被強姦後獲得賠償的新聞,小孩感嘆,要是被強姦的老人是自己的奶奶多好。在面對經濟誘惑的時候,貪婪之人何嘗不是那個希望被強姦者是自己奶奶的小孩?我們的社會道德已經逐漸式微,社會底線也被一次次被衝破。比如,黑龍江方正縣為日本半軍半民的開拓團團亡者立碑,對公眾的解釋是出於人道主義,另一方面是展現中國“以德報怨”,當真如此嗎?再如,已經嫁到杭州的嘉興王江涇鎮人吳菊萍,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於是,王江涇鎮政府及時在高速公路王江涇收費站豎立了巨幅廣告牌,對“最美媽媽”進行宣傳。據説目的也是為了“弘揚道德模範精神,爭創全國文明鎮”。再往前,竟出現過幾個地方爭搶西門慶故居,美美其名曰保護傳統文化,令人啼笑皆非。

  很遺憾,現在的地方政府早就沒了單純的動機,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那一點悲催的GDP。比照歐洲如今存留的二戰遺跡,當地政府是否也進行著類似的歷史教育——讓遊客扮作納粹分子“驅趕”猶太人,迫害其他民族的人,上演集中營中的悲劇?不論把“鬼子搶花姑娘”稱作歷史教育,或是進行弘揚“紅色文化”,宣傳“紅色旅遊”,都避不開兩個問題——人性的醜陋和政績的衝動。在政府招商引資形勢逼人的現實語境之下,有一個賺錢的“創意”無異於在政績上有了一個標誌性的旗幟,權力自然圍繞此而動。這不僅置民族感情于不顧,更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尊重歷史就該讓歷史回歸歷史,而不是搬回現實。照這樣的情況,罵一句“數典忘祖”太輕。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花姑娘
  • 鬼子
  • 歷史教育
  • 鬼子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