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白劍峰:欲治看病難,先治看病亂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最近,在中華醫學會舉行的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座談會上,一位專家稱,我國不僅存在看病難、看病貴,還存在看病亂。由於全科醫生短缺,我國尚未實現分級醫療,導致病人無序流動,“有病亂投醫”現象嚴重。

  此言可謂一針見血。在我國,幾乎所有的三級醫院都是人滿為患,而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小醫院和社區門診冷冷清清。很多患者為了挂上知名專家號,往往通宵到大醫院排隊。結果,不少知名專家花費了大量精力診治常見病,“殺雞用了宰牛刀”。同時,由於現代醫學分科越來越細,病人只能憑著感覺找專家,挂錯號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北京協和醫院有個變態反應科,很多病人一進門就説自己性變態,令專家哭笑不得。因為醫學上的變態反應是指過敏反應,與老百姓理解的“變態”並非一回事。這説明,我國居民缺少健康“守門人”,看病就醫存在盲目性,醫療資源短缺與浪費並存。

  在發達國家,全科醫生制度已有百年曆史,居民的絕大多數健康問題都由全科醫生解決。例如,英國居民都要向自己選定的全科醫師登記註冊,由此獲得首診服務;除了意外和緊急事故外,公立醫院的門診不直接向居民開放;病人要獲得專科醫療服務,需經全科醫生轉診,並在專科診療結束後再回全科醫生那裏。這種制度不僅保證了居民醫療保健服務的連續性,而且使優質醫療資源發揮了最大作用。

  目前,國際通行的醫療模式是“金字塔”型。據美國學者對多數發達國家患者就診的調查顯示:在擁有1000人的小區,每年約有750人患不同程度的疾病,其中500人可以自愈或自己用藥解決,250人需到社區醫院解決,9人需到綜合醫院解決,只有1人需找專科醫生治療。因此,全科醫生是醫療服務的“塔基”。例如,英國每千人口擁有1.7名全科醫生、1.8名專科醫生。而我國的醫療模式呈“倒金字塔”型,絕大多數居民對基層醫生不信任,因此看病首選大醫院。目前,我國共有237萬名註冊醫師,其中全科醫生僅有7.8萬名,無論是數量還是水平都嚴重滯後。根據規劃,我國到2020年將實現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即便如此,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治理看病亂,關鍵在人才。在發達國家,全科醫生的經濟收入和專科醫生相近,社會地位也很高,被尊稱為“社區領袖”。例如,英國全科醫生收入是社會平均收入的4.2倍,專科醫生收入是社會平均收入的4.3倍。而在我國,全科醫生不僅收入遠遠低於專科醫生,而且社會地位也不高,常常被認為是“次等人才”、“萬金油”。全科醫生普遍缺乏職業榮譽感和成就感,人才流失嚴重,導致醫療“金字塔”的塔基空虛。

  如何才能吸引優秀人才投身全科醫生隊伍呢?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我國將鼓勵全科醫生與居民建立契約服務關係,創新全科醫生激勵機制。例如,全科醫生可以按簽約服務人數收取服務費,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也可根據簽約居民的申請,提供非約定的醫療衛生服務,並按規定收取費用;還可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規定收取服務費用。同時,全科醫生在職稱晉陞、崗位編制等方面也享有特殊待遇。在這些政策的激勵下,全科醫生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有望趕上專科醫生。

  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家庭醫生組織曾指出:“任何國家的醫療衛生系統若不是以接受過良好訓練的全科醫生為基礎,註定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是我國醫改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也是一項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決策。實踐證明,只有讓全科醫生撐起醫療“金字塔”的塔基,才能告別看病亂,最終解決看病難。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全科醫生
  • 看病貴
  • 看病難
  • 金字塔
  • 塔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