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鄭福漢:破解“繞不開”的難題不能含糊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要抓住改革的機遇,順應群眾的呼聲,以改革聚民心、聚民智,合力攻堅,破解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

  昨日公佈的《廣州市關於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工作措施》,對公務車的管理表述如下:“積極採取措施,嚴格規範公務車使用管理。”而此前的徵求意見稿則明確指出,“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並嚴格公務車使用管理。”相比之下,這個最終的治堵措施,對公務車似有“網開一面”的嫌疑。(8月2日《信息時報》)

  年初,廣州治堵方案草案廣受關注與期待,如今,正式出臺的方案明確限制公務車的內容卻被刪除,剩下比較含糊的表述,面對治堵中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這樣的改變讓原來清晰的改革路徑與時間安排又變得模糊起來。

  據保守估計,廣州公務車的數量接近20萬輛,佔廣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的12%。據公開數字顯示,每輛公務車每年使用的最低費用也要2.5萬元。限制公務車不僅事關能否有效化解交通擁堵,也事關對於壓縮“公車消費”的公眾期待能否積極回應。在此背景下,今年1月出臺的徵求意見稿對於限制公務車有明確的“時間表”與具體要求:“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如今這些內容卻被全部刪除。於是,“限公車”退而求其次改為“管公車”,這一點也是市民認為最“不給力”的變化。

  無需諱言,公務車改革是極其複雜、棘手的一項改革。其實,眼下的許多改革,與改革開放之初比較側重於思想觀念或單一領域不同,面臨的更多的是不同利益格局的調整。在這種背景下推進改革,不僅要突破思想觀念的禁區,更要突破各種利益的堡壘,因此阻力更大、困難更多。眼下,無論是包括公務車在內的“三公”消費公開,還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共服務均等化、收入分配合理化,推進這些領域的改革都會涉及深層利益,也難免帶來陣痛甚至是風險。

  如何以改革破解現實難題、化解風險現在已是一個普遍的課題。深圳特區是以改革起家的,但如今也面臨如何增強改革動力的問題。深圳市委書記王榮不久前指出,在改革開放之初,雖然盲區、難區很多,但思想禁錮一旦放開,實踐就比較容易突破。經過30年,現在要繼續深化改革,已經碰到了更堅硬的障礙性因素。因此,深圳正步入“深水區”,改革更要“敢”。

  改革需要審時度勢的智慧,更需要放手一搏的勇氣與膽量。鄧小平南巡時就説:“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生動實踐來看,設立特區對外開放、實行聯産承包、放開物價等等改革,當初無一不是充滿了挑戰與風險,正是依靠智慧與勇氣,這些改革才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與進展,“繞不開”的難題才被破解。

  魯迅先生曾説:“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眼下,許多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改革已成為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繞不開”“躲不過”的“荊棘”與“叢林”。這就更需要有關各方摒棄“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的懈怠、畏難情緒,放棄流於形式的理論敷陳與空洞表態,以防止問題“拖大拖炸”的緊迫感,避免矛盾“擊鼓傳花”的責任感,抓住改革的機遇,順應群眾的呼聲,以改革聚民心、聚民智,合力攻堅,破解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擺脫普遍既得利益化的深度蔓延,牢牢把握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主動權。(鄭福漢)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繞不開
  • 荊棘
  • 叢林
  • 深水區
  • 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