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好看的高鐵上座率是打腫臉充胖子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07: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舒聖祥

      截至7月31日,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一個月以來,共開行動車組列車5542列,日均179列;運送旅客525.9萬人,日均17萬人,平均上座率107%。京滬高鐵和既有京滬線日均合計發送旅客25.4萬人,較京滬高鐵開通前同比增加9.4萬人,增長58.8%。(8月2日《新京報》)

      此前剛有媒體報道,近期京滬高鐵有大量余票。二等座、一等座都出現超過70%的剩票,商務座則基本都是空凳子;鐵道部馬上回應高鐵平均上座率高達107%,可謂針鋒相對。本來,因為“統計的藝術”而使統計數字與生活感受相距甚遠,我們早已司空見慣;所以公眾絕對相信高鐵大量余票不是假新聞,只不過,對高達107%的上座率仍感到好奇。因為在一般人的直觀理解裏,最高上座率也就百分百了,難道高鐵已經火爆得開始賣站票了嗎?

      鐵道部官員一解釋,這個數字就不驚奇了。所謂列車上座率,指的是購票上車的旅客人數與列車定員的比率。107%的上座率,非但不能有效反映高鐵真實的上座情況,反倒十分容易混淆視聽。按照這個上座率計算方法,107%其實應該算是很低的;其他普通列車上座率大概能達到百分之一千,甚至百分之一萬。事實上,上座率更多使用在考察影院或餐廳等固定場所的經營狀況,該指標在相對靜態情況下使用有其簡單、易懂的優點。然而,對於運行中的鐵路列車,上座率只能反映列車客座席位的重復使用次數,卻無法真正體現客座席位在列車運行全程的利用率。

      由於上座率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中外鐵路一直都沒有將其作為重要的統計指標。可以作為佐證的是,在具有權威性的《中國鐵道百科全書》和高校鐵路運營指標教材中,都找不到“上座率”的蹤跡;而且,我們此前也從未看到鐵道部公佈過普通列車的上座率數字。那麼,這個上座率計算方法是否為高鐵而專門準備的呢?國際上一般都是這麼計算上座率的嗎?除了數字好看之外,高鐵上座率難道真的是鐵道部最為關注的高鐵運營效率指標嗎?

      列車能力利用程度的真實反映,既要考慮購票上車的旅客人數與列車定員的關係,也要考慮旅客實際乘車旅行的距離與列車全程提供旅客位移能力之間的關係。而反映客運工具載客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標,叫客座利用率,也簡稱客座率。計算公式為:客座率=旅客週轉量/客座公里總數,也就是用百分率表示的平均每一客座公里所完成的人公里數。客座率無疑是客運企業最為關注的指標,如果客座率不高,企業很可能會通過減少班次來提高客座率。7月25日,4趟京滬高鐵列車臨時停運,人們就懷疑與高鐵客座率近期過低有關。

      為了數據好看,就計算並公佈自己並不十分關心的上座率數字,藏著掖著數字可能不好看卻是自己真正關注的客座率數字,這未免也太為自欺欺人了一些。一來,高鐵真實的上座情況如何,坐過高鐵的人都能親身感受到,不是弄一個很高的數據出來就能顯得更高;二來,要提高高鐵客座率,關鍵得提高服務水準特別是安全標準,旅客都是很理性的個體,絕非搞一個好看的上座率數字就能忽悠上車的。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