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衝:“達芬奇”,該較真的和不該較真的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冒牌的傢具讓中國人很傷心——這是7月18日《紐約時報》報道達芬奇傢具醜聞的大號標題。其實,我們不僅傷心,還煩心、鬧心,總之是不開心。先看看此醜聞出口到美國後,是否變了味兒:

  多年來,達芬奇家居專營店一直是北京和其他五大城市的中國富人滿足對進口奢侈品饕餮慾望的地方。一套達芬奇家居的臥室組合售價可達10萬美元。

  因此,當中國一家官方媒體報道它發現達芬奇家居公司的一些進口意大利傢具,實際産自中國南方一家破爛不堪的工廠後,這很快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巨大醜聞。這起醜聞除使達芬奇家居公司名譽掃地外,還激起對歐洲傢具製造商是否對在中國的供應鏈實行過嚴密監控的質疑。

  或許更重要的是,這起醜聞表明,甚至是在中國,也有冒牌貨不可逾越的界線。這裡的消費者長期以來一直願意對盜版DVD和古奇仿製品熟視無睹。

  一位消費者在中國的媒體上抱怨説:“達芬奇家居公司玩的是魚目混珠的把戲,這樣一來我們消費者付了買珍珠的價錢,買到的卻是魚目。”

  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這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失職有關。該報7月18日的報道説,中國媒體緊追“達芬奇造假”事件,查詢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北京市和上海市質監局、工商局等官方網站後發現,竟查不到有關部門對達芬奇傢具抽檢的信息。這意味著,它自1998年進入中國後的13年間,一直沒有“遭遇”執法部門的質量抽檢。該報援引中國律師的話説,如果海關、質檢和工商部門仔細檢查、提高警惕,達芬奇事件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香港《南華早報》也于7月18日報道説,達芬奇傢具醜聞使檢驗系統受到質疑。該報援引一位工商系統的監管人士説:“目前在流通領域抽檢的多是涉及面更廣的大眾商品,價格過於昂貴的進口産品,往往很少抽檢。”

  其實,挂羊頭賣狗肉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以次充好也不是什麼秘密,明明是七兩算成一斤也不是奇聞軼事。但是,分明是製造出了大量鋼材,卻説沒造出那麼多,似乎不符合邏輯。這種和當年砸鍋賣鐵大煉鋼鐵形成的強烈對比,太讓人有時空交錯之感了。

  這麼説中國的是英國《金融時報》,該報認為,中國每年少報了約4000萬噸的鋼産量,這個數量,大致相當於德國的鋼産量。

  英國鋼鐵諮詢公司麥普斯公司調查表明,中國去年的鋼産量為6.72億噸——世界總産量的近一半——而不是中國當局公佈的6.27億噸。該公司總裁彼得菲什説,這種少報産量行為背後的隱情是,那些因能效低下和製造太多污染而被北京意欲關閉的鋼廠,為了滿足地方需求仍然開著。

  不過,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鋼鐵協會,依靠中國提供的官方數據來編制其備受關注的數據。該協會表示,中國的數據可能存在“少量低報”,但“根本不像”菲什所説的那麼嚴重。

  為求驗證,我查了今年2月新華社的一篇報道。文章説,2010年前4個月,中國粗鋼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25.3%,其中最高的4月生産粗鋼一度達到5540.3萬噸,相當於年産粗鋼6.74億噸的水平。考慮到統計缺陷和地方的瞞報傳統,出現7%的誤差,實屬可以理解的範疇。英國媒體大可不必認為這是瞞報,如果真正細究起來,好多數目字都是不準的。

(王衝)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達芬奇
  • 鋼産量
  • 家居
  • 遭遇
  • 國際鋼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