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照:警鐘為中國女足而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聲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本女足世界盃奪冠,映襯中國女足如今的潦倒失落,彰顯出中國足球在迷途中越走越遠的一個側面,更從深層次上反映了中國群眾體育和青少年體育社會基礎的某種長期缺失。

  中國女足乃至男足在亞洲和世界賽場的屢遭挫折,中國足協和更高層的國家體育管理部門難咎其責,但全部歸罪于其,既不客觀亦有失公正。我們整個社會對於足球、對於體育的偏頗看法和理念,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怎麼能收穫真正的碩果和榮耀?

  舉國體制和金牌戰略,讓中國競技體育在幾十年間,從弱國到大國到強國。北京奧運會上的金牌總數第一,讓中國競技體育超越美國登上巔峰。這固然是國家體育管理部門和全國競技體育從業者的功勞,但背後是中國國力不斷攀升,在人財物上力所能及不計成本給予的支持所致。

  再怎麼不計成本的舉國體制,基本盤總有一個限度。圍繞著金牌戰略,基本盤在預算上要考慮時間比和性價比,在決算上要考評投入産出收益率。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每個項目都全力扶持。奧運項目優先,優勢項目優先,見效快投入小的項目優先——鞏固中國競技體育的“紅海”項目,扶植世界上水平薄弱尚待開發的“藍海”項目,是必然選擇。

  飛砂風中轉。三大球作為影響力廣泛的群體競賽運動,不能不重視,卻又難以突破。於是,上世紀80年代的女排、90年代的女足,作為三大球中的“藍海”,被作為突破點也就順理成章。

  世事若夢時勢如棋。女排一鼓作氣,三連冠、五連冠,造就了“女排精神”,成就了袁偉民;而女足幾番功敗垂成,二鼓三鼓之後,力竭運衰,加之中國足球市場經濟下的偽職業化浪潮衝擊,中國足協幾任掌門人和實職副掌門心繫假賭黑,女足日漸凋零,無人垂憐。

  90年代中國女足笨鳥先飛,就是想趁著這片“藍海”拔得頭籌。但國際足聯對於“藍海”的投入度,非僅窺“藍海”邊緣的中國足協所及。在國際足聯大力推廣下,女足運動在新世紀之初,就牢牢佔據了女子群體運動的頭把交椅,特別是在歐美,女足運動受歡迎的程度,早已經超越競技體育的範疇,成為業餘生活的習慣。

  中國女足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每況愈下,那是必然了。在世界範圍無法爭霸,在亞洲,尤其在東亞,或者直接説和日韓相爭,中國女足的窘迫和無奈,孰能無見?

  都説日本女足和中國女足有著曾經相似的成長道路,我看其實南轅北轍,不可以道裏計。的確,日本職業女足生存範圍狹窄,聯賽隊伍也不過寥寥,甚至許多聯賽球員是半業餘性質,球員單靠踢球難以維繫生計。

  可是,同樣是在靠踢球難以維繫生計的情況下,為何中國女性踢球的人越來越少,日本女性踢球的人越來越多?雖然比不上美國、德國動輒百萬註冊女足球員的龐大數字,但在青少年對於足球的熱愛上,日本女孩和中國女孩早已經不在一個起點。

  熱愛需要條件。最適合女性的群體運動,也許不是排球,不是籃球,而是足球。當我們中國的男孩子們都找不到場地在綠茵上撒野的時候,怎麼可能讓中國女孩對於足球的熱愛,有真正可以體驗的現實途徑?

  從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社會生活的折射。多年以來,我們的一些青年人,從迷戀日劇到迷戀韓劇,但是我們從當初的日劇和現在的韓劇中,有沒有發現,日劇裏的中小學體育場館,是那麼的普及;韓劇裏的體育教師,是如此受學生敬畏……當我們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是教師中收入最少、最不受重視的一群時,當我們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連正常的體育課都不敢要求學生做動作、怕引發事故遭遇麻煩時當我們的中小學校連200米塑膠跑道都無法全尺寸鋪設時,除了籃球架、乒乓球臺之外,我們有多少綠茵,可以提供給男孩子,更別説女孩子了。

  中國的女孩子不是不喜歡踢球,中國的男孩子不是不喜歡踢球,那麼多宅男宅女,如果有一片可以任由他們去玩耍的綠茵,怎麼會整天宅在家裏?我們在哀嘆中國男足丟人現眼,中國女足向隅哭泣的時候,不獨中國足協,而是整個社會,都應該想一想——我們需要亡羊補牢的,到底是什麼。

  日本女足奪冠,警鐘不只是為中國女足而鳴。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