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喬子鯤:讓市民主動而非被迫參與治堵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08: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讓人們主動選擇利於緩解交通擁堵的出行方式,其實有很多辦法。關鍵看政府部門是否願意轉變決策思路、開動腦筋思考,能否發揮政府部門的號召力、動員力、引導力。

  北京人大會議剛剛聽取了治堵政策實施半年報告,從目前的交通形勢,到半年來的得失,再到治堵新辦法、新建議,都讓公眾看到了政府部門在直面擁堵的嚴峻問題。

  治堵新政有沒有成效,每位市民都有切身體會。此次,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在公佈治堵“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承認“交通形勢依然嚴峻,緩解擁堵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並列舉五大難題。看到問題的實質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但要解決問題還需正確思路。

  治堵的核心問題,關涉兩大方面:一是提供充分的交通資源滿足出行需要,一是引導市民作出合理的出行選擇。此次會議上的“關於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情況的報告”,提出“降低小轎車的使用量和出行比例可作為今後政府治堵的主要政策目標”,表明治堵決策的主要方向是後者。在公共交通資源短期內不能滿足公眾出行需要的情況下,這確是無奈之舉。但如果決策思路走入誤區,這一政策目標就極易産生負向效應,其結果不但未必能達到理想目標,還易引起民意反彈。

  引導人們選擇出行行為的決策思路,無非有二:一為主動,一為被迫。目前一些政策舉措的出發點,多是讓人們被迫選擇利於緩解擁堵的行為。從限行到限購,再到大幅提高停車費,都是迫使人們接受這種選擇。而這些讓人們被迫接受的手段,往往是人們不願意的,是讓人們付出了代價的,容易産生負向效應。對於政府部門來説,這種帶有某種強制性的經濟和行政手段最容易實施,卻是一切尊重民意、體察民情的政府部門都應慎用的。

  深圳決定在大運會期間不強制單雙號限行,而是鼓勵市民自願停駛。這就是從決策的“被迫”性向“主動”性轉變。我們相信,只要這種鼓勵得法,一定會比限行更能達到目的。對於北京來説,讓人們主動選擇利於緩解交通擁堵的出行方式,其實有很多辦法。關鍵就看政府部門是否願意轉變決策思路、開動腦筋思考,能否發揮政府部門的號召力、動員力、引導力。

  北京治堵,把決策重心轉向促使人們主動、自願接受上,最終也能“降低小轎車使用量和出行比例”。在這個意義上,發展公共交通,加密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鼓勵中心城醫院、學校將其增量放至新城等新舉措或新建議,也就為人們主動的出行選擇提供了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田智鋼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