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貴峰:“實名制”何以屢屢淪為“實名秀”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記者日前走訪北京各火車站,發現“黃牛”的觸角已經伸進了動車組實名制售票的體系之內,即時出票、提前預訂、代購,已成為“黃牛”的經營項目。而乘車實名檢票的環節也完全被“忽略”,車站工作人員稱“查不過來”(7月18日《新京報》)。

  車站工作人員所謂的“查不過來”,顯然是文過飾非的遁詞。因為從記者實地調查獲得的情況來看,火車站對於實名制車票,並非只是“查不過來”,而是根本就沒有查驗——不僅“乘客持票通過檢票口時,沒有一人被要求查看身份證件”,而且“在出站檢票時,仍無人核對身份信息”。

  僅僅是簡單地將實名印製在車票上,而在乘車的全過程中卻不進行如何核查檢驗,這樣的“火車票實名制”無疑是徒有其表、名不副實,只能算是一場極不實在誠懇的“實名秀”而已——除了增添一些旅客購票的麻煩之外,別無其他社會價值。而在這種“實名秀”之下,“黃牛”黨捲土重來、重新氾濫,大肆倒票,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了。顯而易見,只有嚴格的實名制而不是“實名秀”,才可能起到預防黃牛倒票、維護旅客利益的作用。

  曾經大肆宣揚、被認為是打擊“黃牛”利器的動車組實名制,緣何會淪為徒有其表的“實名秀”呢?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從制度建設的角度看,當然還是因為原本作為一項制度的實名制,事實上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完備,如嚴格的查驗制度、嚴厲的懲戒制度。毫無疑問,“實名制”既然稱之為“制”,就必須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環環相扣的制度來配套落實,否則,便只能叫做“實名秀”。

  而如果進一步從制度背後的利益或者説“成本—收益”角度來看,實名制淪為“實名秀”的道理則更為簡單直白,無非還是一個利益問題。眾所週知,實行實名制的公益價值雖然明顯,但對於鐵路部門來説,其實卻是一件沒有什麼實際好處、甚至“有害無益”的事情。一方面,為推行實名制,鐵路部門要付出不少的人力物力,如去年年初鐵道部發言人曾表示,試點實名制“人員和設備成本將花費1億元”;另一方面,嚴格實行實名制、打擊倒票行為,同樣也不會為鐵路部門帶來什麼貨真價實的好處,反倒很可能會對鐵路內部職工參與倒票帶來某種妨礙。

  制度上既不嚴格完備,在利益上也沒有動力壓力,火車票實名制又怎麼可能不淪為“實名秀”呢?

  其實,在類似的制度和利益因素制約之下,目前我國許多領域內實行的各種層出不窮的實名制,往往都存在與火車票實名制大致相倣的“實名秀”困局。比如,手機實名制、網吧上網實名制、網遊實名制以及最近的購物卡實名制等等,在不同程度上均是如此——雖然,都打著實名制的旗號,但在現實中一個人若真要想用假名登記手機號、在網吧上網、購買購物卡,委實又不是什麼難事。

  “實名制”之“實”,既是一種客觀事實層面上的“真實”、“實際”,更是一種主觀、價值層上的“誠實”、“誠信”。因此,如何預防實名制淪為“實名秀”,確保實名制名至實歸、名副其實,説到底,事實上還是對我們整個社會構建維護誠信、信用體系能力和決心的一種檢驗和考驗。

(張貴峰)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實名制
  • 實名秀
  • 社會構建
  • 查不過來
  • 動車組
  •